🍄樂愛生活手札
休閒環保田園樂🍇愛心靈健康養生
樂活(LOHAS)意義是一種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
強調身心靈的平衡、對環境的關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2011/02/15

聖嚴法師/方外看紅塵》先做好人際關係

12👀 20/03_ 本文分類:

文/聖嚴法師


問:有些人說做人比做事難。
如果在職場受人冤枉,是要據理力爭,或是以和為貴呢?

答:在社會上做事,有時並不是你技術沒有問題、有耐心、對事有熱誠有興趣,就一定可以做成的。
因為,事與人有關係的,事情都是人做成的。
要說做一件事,完全與人無關,幾乎很少,大概只有吃早餐,一杯咖啡一塊吐司,沒人跟你吵;或者打坐,一塊蒲團,不須別人互動,只有自己。

很多事,都是人與事相互連結的。
有個政府官員,做官做得非常痛苦,他來找我,說:「我該怎麼辦?」我說:「做事雖難,做人更難。
你把事情做好,別人對你的批評、忌妒都沒有關係,你只要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就可以安心睡覺了。」

後來,他向我道謝:「要把事做好,還是需要先把人做好;把人做好了以後,事情就比較能順利推展。」

先學做人是非常重要的。
該如何做人呢?
就是要小心謹慎、誠懇謙虛、踏實忠厚、寬宏大量,這樣一定可以把人做好。

我們學習做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做事;只要努力把人做好,事情也會愈做愈好。 

做人一定要常常為人設想,站在別人立場考慮問題。

在家裡也一樣。

比如說,一個年輕媳婦告訴我,她的公公和婆婆常常埋怨她、責備她,當孫子不聽話,公婆罵媳婦;丈夫脾氣不好,公婆也罵媳婦。

我告訴這個媳婦,自古以來,媳婦都是難做的。
要跟公婆處得好,老人家埋怨時,就順著他們。
體諒做公婆的,都是疼兒孫、比較不疼婦媳的;雖然委屈,但不要難過,還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落落大方做妳的人、盡妳的責任。
她照我的建議去做,一段時間以後,丈夫和孩子都成了媳婦的後盾,做她的精神支柱,也免去與公婆的衝突。

在職場也是這個道理。做事之前先把人際關係做好,也就是多尊重人、多適應人、多配合人,想做的事會更順。
如果別人找你麻煩,千萬不要自己懊惱,這會是雙重傷害:別人傷你,你又傷自己一次,沒有必要啊。
如果反省自己沒有錯,就把被冤枉的心情放下吧。

【本文摘錄自《聯合報‧繽紛版》2006/06/18】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上留言需要注意禮儀和法律規範,避免不當言論造成他人困擾,尊重他人,不散布隱私、不人身攻擊或觸犯公然侮辱、誹謗等罪名。

橫幅和按鈕

正在載入所有標籤...
回到頂端圖片

相關文章

新1-隨機推薦文章

2.最新文章

新-3.熱門精選文章-動態與自選

// 版本:v1.0 // 版本說明 // 1. 修正了 Blogger XML 解析錯誤 (&& 符號問題)。 // 2. 新增了防閃爍功能。 // 3. 頁面在轉換成文章列表前會先隱藏原始內容,避免畫面跳動。 // -- // 引入 Tailwind CSS 以提供簡潔的響應式設計 const tailwind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ilwindScript.src = "https://cdn.tailwindcss.com"; document.head.appendChild(tailwindScript); // 等待網頁內容載入完成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選擇所有部落格文章項目 const pos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ost-outer'); // 尋找文章容器 let contain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posts'); if (!container && posts.length > 0) { container = posts[0].parentNode; } // 創建一個新的 div 來存放文章列表 const listContainer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listContainer.className = 'space-y-6'; // 檢查是否找到文章 if (posts.length > 0) { // 在替換內容前,先隱藏原始文章,解決畫面閃爍問題 if (container) { container.style.visibility = 'hidden'; container.style.opacity = '0'; container.style.transition = 'visibility 0s, opacity 0.5s linear'; } // 遍歷所有文章 posts.forEach(post => { // 獲取文章標題和連結 const titleElement = post.querySelector('.post-header a'); const link =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href : '#'; const title =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innerText : '無標題'; // 獲取文章內文,並擷取前 150 個字元作為摘要 const bodyElement = post.querySelector('.post-body'); const fullText = bodyElement ? bodyElement.innerText : ''; const snippet = fullText.substring(0, 150) + (fullText.length > 150 ? '...' : ''); // 創建一個新的列表項目 const listItem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listItem.className = 'bg-white rounded-lg shadow-md p-6'; // 使用更安全的 UTF-8 字元 '→' 替代 '→' listItem.innerHTML = `

${title}

${snippet}

閱讀更多 → `; // 將列表項目添加到新的容器中 listContainer.appendChild(listItem); }); // 清空原始文章內容,並用新的列表取代 if (container) { container.innerHTML = ''; container.appendChild(listContainer); // 替換完成後,再顯示出來 container.style.visibility = 'visible'; container.style.opacity =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