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源 |
撰文:Adam Wu
醫學審稿:台灣註冊醫師賴建翰/Hello醫師
尿液的生成與影響尿液顏色的因素
尿液就是身體多餘的液體,由水、鹽、尿素及尿酸組成,由腎臟從血液中排除毒素和不好的物質。尿液的顏色來源就是尿色素(Urochrome),也有另一種說法為尿膽素(Urobilin)。
尿液的顏色會受一些因素影響,例如吃下的食物、服用藥物或是生病。一般而言,正常的尿液顏色接近淺黃色,若是混濁或啡色,恐怕就有問題了。
尿液的生成與影響尿液顏色的因素
尿液就是身體多餘的液體,由水、鹽、尿素及尿酸組成,由腎臟從血液中排除毒素和不好的物質。尿液的顏色來源就是尿色素(Urochrome),也有另一種說法為尿膽素(Urobilin)。
尿液的顏色會受一些因素影響,例如吃下的食物、服用藥物或是生病。一般而言,正常的尿液顏色接近淺黃色,若是混濁或啡色,恐怕就有問題了。
我們吃的食物多少會影響尿液顏色,食物中若含維他命B雜,尿液會呈亮黃綠色;若吃了較多含 β-胡蘿蔔素(紅蘿蔔、番薯),與維他命C(柑橘類植物、番茄、士多啤梨、西蘭花)的食物,則尿液會偏深黃或橙色。
另外,運動完若沒有好好補充水分的話,尿液顏色會變深。藥物方面,則是治療尿道感染相關疾病的藥物,例如尿道止痛藥非那若比汀(Phenazopyridine),吃了之後尿液顏色容易呈橙色。
10種尿液顏色看健康(Hello醫師)
尿液顏色和身體狀況的關聯
尿液的顏色其實多少透露出健康狀態,不同顏色可能代表著不同的身體狀況:
1. 乾淨、透明:表示身體補充了大量水分,但請記得不要喝太多水,否則會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失衡。
2. 淡黃色:代表身體補充了足夠的水分。
3. 深黃色:代表身體有些微缺乏水分,請記得補充水分以避免流失更多水分。
4. 琥珀或蜂蜜色:身體水分不足,需要喝水以避免脫水。
5. 橙色:有些食物如紅蘿蔔,以及維他命C會讓尿液呈橙色,同時也代表身體有脫水現象,另外也可能表示肝或膽管有問題。
6. 粉色或紅色:部分食物(黑莓、大黃Rhubarb、紅菜頭等)與藥物(如立汎黴素 Rifampin),都會讓尿液呈粉色或紅色,但也可能是血尿,原因包括泌尿道感染、攝護腺肥大、腫瘤、腎結石、囊腫等。
7. 藍色或綠色:有些食物有染劑,但身體無法吸收,因此讓尿液呈現這兩色,有些藥物如希美替定(Cimetidine,一種組織胺拮抗劑)和異丙酚(Propofol),也有相同作用。
10種尿液顏色看健康(Hello醫師)
尿液顏色和身體狀況的關聯
尿液的顏色其實多少透露出健康狀態,不同顏色可能代表著不同的身體狀況:
1. 乾淨、透明:表示身體補充了大量水分,但請記得不要喝太多水,否則會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失衡。
2. 淡黃色:代表身體補充了足夠的水分。
3. 深黃色:代表身體有些微缺乏水分,請記得補充水分以避免流失更多水分。
4. 琥珀或蜂蜜色:身體水分不足,需要喝水以避免脫水。
5. 橙色:有些食物如紅蘿蔔,以及維他命C會讓尿液呈橙色,同時也代表身體有脫水現象,另外也可能表示肝或膽管有問題。
6. 粉色或紅色:部分食物(黑莓、大黃Rhubarb、紅菜頭等)與藥物(如立汎黴素 Rifampin),都會讓尿液呈粉色或紅色,但也可能是血尿,原因包括泌尿道感染、攝護腺肥大、腫瘤、腎結石、囊腫等。
7. 藍色或綠色:有些食物有染劑,但身體無法吸收,因此讓尿液呈現這兩色,有些藥物如希美替定(Cimetidine,一種組織胺拮抗劑)和異丙酚(Propofol),也有相同作用。
此外,藍色尿液也可能來自一種罕見疾病叫藍尿布綜合症(Blue diaper syndrome),病因是腸子無法完全消化可食用的營養素色胺酸(Tryptophan);綠色的尿液則可能是感染了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這是造成尿道感染的一種細菌。
8. 深啡色:有些食物如蘆薈、大黃等,會讓尿液顏色呈深啡色,因劇烈運動而受傷,或是肝、腎有問題,也可能讓尿液呈現此色。
9. 乳白色:可能是體內含有過多鈣(Calcium)和磷酸鹽(Phosphate),也可能是尿道感染的徵兆。
10. 混濁:尿液混濁可能是因為輕微脫水,也可能因為尿液裡有膿,有膿的原因包括陰道感染、膀胱炎、輸尿管壁因腎結石而受損、淋病(Gonorrhea)、感染披衣菌(Chlamydia)等症狀。
8. 深啡色:有些食物如蘆薈、大黃等,會讓尿液顏色呈深啡色,因劇烈運動而受傷,或是肝、腎有問題,也可能讓尿液呈現此色。
9. 乳白色:可能是體內含有過多鈣(Calcium)和磷酸鹽(Phosphate),也可能是尿道感染的徵兆。
10. 混濁:尿液混濁可能是因為輕微脫水,也可能因為尿液裡有膿,有膿的原因包括陰道感染、膀胱炎、輸尿管壁因腎結石而受損、淋病(Gonorrhea)、感染披衣菌(Chlamydia)等症狀。
讓混濁尿液恢復正常5方法
5招改善尿液混濁(Hello醫師)
尿液會變混濁的原因,和尿道感染、膀胱炎等症狀相關,想要改變,可在家裡嘗試以下五種方法:
1. 多喝水:如果尿道感染了,水是非常好的天然療法,水能把體內的毒素,和造成感染的微生物給帶走,緩解症狀。
2. 藍莓汁:每天早上喝一杯藍莓汁,直到症狀好轉。藍莓含有抗氧化物質,以及能抑制、消滅造成尿道感染的細菌之混合元素。
3. 芹菜:準備四到五根芹菜莖、半條大黃瓜、約2.5~3公分的生薑片,把所有材料洗淨、切碎,加水榨成汁,每天喝。芹菜含維他命A、維他命E和鐵質,也有抗菌物質能消滅造成尿道感染的細菌。
4. 生薑:準備一茶匙乾生薑、半茶匙蜂蜜、一杯熱水,把薑浸泡在熱水中幾分鐘,將雜質過濾掉,加入蜂蜜,一天喝一至二杯。生薑能抗發炎,緩解膀胱發炎的情形,且含有強大的抗菌物質,能紓緩感染的狀況。
5. 小蘇打:準備一茶匙的小蘇打和一杯水,將小蘇打加入水裡,快速攪拌一下,每天喝一杯。小蘇打天然且是鹼性,能中和尿液裡的酸性,緩解發炎反應。
尿液味道能聞出疾病徵兆
尿液通常沒味道,但在一些情況下味道會改變,例如蘆筍聞起來像硫磺,吃完後排出的尿液可能會改變味道。
有些藥物或補品,服用了之後也會因藥丸外層的化學物質,而改變尿液味道。
若尿液很臭,表示身體可能有狀況如尿道感染、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膀胱炎、新陳代謝問題、肝方面疾病等,尿液若聞起來像氨(Ammonia,俗稱阿摩尼亞),可能是脫水,要趕緊補充水分。
若尿液很臭,表示身體可能有狀況如尿道感染、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膀胱炎、新陳代謝問題、肝方面疾病等,尿液若聞起來像氨(Ammonia,俗稱阿摩尼亞),可能是脫水,要趕緊補充水分。
若聞起來甜甜的,可能是尿道感染;若出現惡臭,可能是性傳染病所引起的。
如果常跑廁所,且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也和第二型糖尿病有關。
如果常跑廁所,且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也和第二型糖尿病有關。
另外,孕婦體內的荷爾蒙也會改變尿液味道,而且孕婦有較高風險感染尿道,讓尿液有很重的味道。
一般健康檢查中,常包含「尿液檢查」這個項目。
----------
而您知道從少許尿液中,可以探查出身體那些秘密嗎?就讓本文來告訴您。
撰稿/粘曉菁
撰稿/粘曉菁
(本會醫療部主任、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一早起床睡眼惺忪的小米,直覺先到馬桶舒緩一下漲了一晚的膀胱,按下馬桶的那一刻突然驚見,解出來深黃色的尿液出現許多的泡泡。
一早起床睡眼惺忪的小米,直覺先到馬桶舒緩一下漲了一晚的膀胱,按下馬桶的那一刻突然驚見,解出來深黃色的尿液出現許多的泡泡。
聽說有泡泡尿是「腰子」出了問題,是腎虧嗎?
還是被「毒奶」毒到有腎結石?以後會不會要洗腎嗎?慘了…越想越害怕,趕快去做「尿液檢查」!
正常尿液 淺黃色無異味
正常尿液主要成分絕大部分是水,其中含有尿素、尿膽色素、尿酸、氨等身體代謝物,因而顏色呈現淺黃色,若未遭受感染,尿液排出的當下理當無異味。
正常尿液 淺黃色無異味
正常尿液主要成分絕大部分是水,其中含有尿素、尿膽色素、尿酸、氨等身體代謝物,因而顏色呈現淺黃色,若未遭受感染,尿液排出的當下理當無異味。
清晨的第一泡尿經歷一整晚的禁水及尿液濃縮,顏色會比較深也比較容易出現泡泡尿,另外蛋白尿會使得尿液濃度變高,也容易產生泡泡尿;
若混有泌尿道感染產生的雜質或結石,尿液則會變得更混濁。
聞尿觀尿可知病
醫學檢查尚未先進前,要早點發現身體是否有病症,觀察尿液的功夫是不可少的,所謂「聞尿可治病」
聞尿觀尿可知病
醫學檢查尚未先進前,要早點發現身體是否有病症,觀察尿液的功夫是不可少的,所謂「聞尿可治病」
如:有腐臭的尿味出現時,可能遭受細菌感染泌尿道發炎所致;尿液若出現水果芬芳味,則有可能是糖尿病產生酮酸中毒或過度飢餓造成體內酮體過多;
俗話說的珍貴「童子尿」若出現焦糖味,則此童子反而要更加注意,因為他可能先天性胺基酸代謝異常而罹患楓糖漿尿症。
另外醫者治病首重「望、聞、問、切」,其中「望」指的是仔細觀查病患,當尿液顏色出現混濁或顏色變深黃,可推估病人體內水分不足或久未排尿。
另外醫者治病首重「望、聞、問、切」,其中「望」指的是仔細觀查病患,當尿液顏色出現混濁或顏色變深黃,可推估病人體內水分不足或久未排尿。
若解尿出現類似烏龍茶的茶色尿,甚至伴隨著灰白糞便,則可能膽道發生阻塞產生黃疸。
此外,許多人精神不濟時,常補充較大量的維生素B群飲料或藥物,這也會讓尿液顏色變得較黃。
大部分解出的尿液都可以肉眼先行觀察,再加上醫學尿液檢查的便利,只要幾分鐘,便可由尿液得知身體是否有些問題。
常用的尿液檢測項目
一般尿液檢查,主要包括幾個項目:
大部分解出的尿液都可以肉眼先行觀察,再加上醫學尿液檢查的便利,只要幾分鐘,便可由尿液得知身體是否有些問題。
常用的尿液檢測項目
一般尿液檢查,主要包括幾個項目:
pH酸鹼值、尿比重、尿蛋白、尿糖、尿膽紅素原、尿潛血、尿沈渣檢查等。
簡單又快速的尿液檢查,可提供疾病診斷的訊息可是相當豐富。
1.尿液pH酸鹼值:
1.尿液pH酸鹼值:
尿液的主要成分為水,當然也有pH酸鹼值的高低,這個酸鹼值可反應體內酸鹼平衡的狀態,依檢驗儀器不同,尿液酸鹼值介於pH5-9之間,正常尿液pH約為6,呈現弱酸的狀況,pH高於9稱為鹼性尿,pH低於5即為酸性尿。
腎臟調節酸鹼的功能與飲食的酸鹼度有很大的關係,例如痛風的病患,若尿液偏酸性,則容易產生結晶沈澱形成結石,因此可多攝取水果蔬菜等鹼性食物。
2.尿比重:
2.尿比重:
是計算尿中水及非水成分的比例,可檢視腎臟濃縮尿液的功能,其正常值介於1.001-1.035。
劇烈運動流汗之後,尿液會變濃縮,使得比重上升;反之若喝過多的啤酒後,利尿作用增強,尿液變稀則比重就會下降。
3.尿蛋白:
3.尿蛋白:
血液中的蛋白質經尿液過濾後,會有約1%微量的蛋白經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正常情況每天約有30-100mg的蛋白尿排出。
而尿液檢驗時尿蛋白此項目應呈現陰性反應,若出現陽性則需考慮高血壓、腎臟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腎炎等)、尿路感染等疾病。
但若檢查前劇烈運動或高燒,也可能造成蛋白尿的產生,此時需再追蹤檢查。
4.尿糖:
4.尿糖:
孕婦產檢時經常需要做尿液檢驗,除了看是否有蛋白尿之外,尿糖是一個檢驗有無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之一,既方便又快速。
正常尿糖應為陰性,若呈現陽性反應,則需進一步抽血檢查飯前血糖,以診斷是否罹患糖尿病。
5.尿膽紅素原:
5.尿膽紅素原:
黃疸除了用肉眼觀察膚色或抽血檢查外,還可已經由尿中的尿膽紅素原的異常與否看出一些端倪。
正常人的尿膽紅素原大多由糞便中排出,少數才會由腎臟排出,若尿中的尿膽紅素原呈現陽性,則需考慮肝硬化、溶血性黃疸等因素。
6.尿潛血:
6.尿潛血:
經歷「毒奶」風波後,大家相當注意腎結石的有無,當腎結石刮傷尿路通道,尿中出現紅血球時,尿潛血即為陽性反應。
另外,當尿路感染或罹患泌尿腫瘤時,尿潛血反應也會呈現陽性。
7.尿沈渣檢查:
7.尿沈渣檢查:
以顯微鏡看尿液離心後的沈渣物檢查,可提供進一步的診斷資訊。
當尿中白血球過高(大於正常值0-5/HPF),則需考慮尿路感染產生發炎的問題;若只有單純紅血球的數目過高(大於正常值0-2/HPF),可進一步觀察紅血球的型態是否正常,來判斷尿中有紅血球的原因是:
結石、腫瘤或腎臟內負責過濾功能的腎絲球異常等疾病。
另外,尿液檢體的上皮細胞過高(大於正常值0-5/HPF),表示尿液檢體採集不佳,可能未留到「中段尿」,尿液含有許多非尿液的雜質,而影響檢驗結果的正確性。
尿液是腎臟的產物,一旦懷疑腎臟有問題時,如:
尿液是腎臟的產物,一旦懷疑腎臟有問題時,如:
時常出現泡泡尿、下肢水腫、不名原因貧血、高血壓患者、血尿、長期倦怠等,建議到門診安排無痛、安全又快速簡便的尿液檢查。
若尿液檢查出現異常,與醫師討論後即可再做進一步檢查,如:
尿液細胞學檢查、腹部X光、腎臟超音波、泌尿道攝影、電腦斷層等,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正確的留尿方法
會了提高尿液檢查的準確性,需要有正確的留尿方式,以避免檢體含有過多非尿液的雜質。
正確的留尿方法
會了提高尿液檢查的準確性,需要有正確的留尿方式,以避免檢體含有過多非尿液的雜質。
檢查前最好多喝水,讓膀胱漲足尿液;檢查留尿時只取「中段尿」,作法將前段與後段的尿液排掉不要,只留中段約10c.c.的尿液做檢查;留尿後應盡快在1小時內,將尿液送檢以免影響檢驗結果。
另外,女性需要避開月經時期作尿液檢查,以免流出的經血造成尿潛血與尿沈渣檢查呈現偽陽性反應,影響判讀。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