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退休生活規劃-1 | 🍄樂愛生活手札

手機網頁選單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09/05/26

提早退休生活規劃-1

👀 關注 20/03_ 字放大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變動下,加上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失業狂潮,以及家庭組織功能的轉變,使得老年退休生活的安排與規劃,成為隱藏在e世代炫麗舞台上,必須加以正視的社會發展劇碼之一。

老年世代已經來臨,以一種安靜自然的態度,流入奔波勞碌的日常生活中。面對職場生涯的後起之秀以及變化萬千的經濟情勢,如何退休,已成為一種新的挑戰。面對這人生下半場的考試,預備好了嗎?

台灣人的退休觀,呈現什麼樣的面貌?理想的退休生活品質又是如何? 有半數的受訪人士都表示已經有心理準備在人生半百之年退休。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觀察,有高達46.95%的人希望在五十五歲以前退休;47.56%的人都已經在規劃退休生活。
在工作者眼中,退休後最重視的是身體健康(31.11%)、
充實的休閒生活(21.38%),
以及和家人多相處(14.75%)。
 退休居住地的環境條件,環境風景優美以15.78%的比例成為工作者的首要考量。
至於到哪裡尋找退休居住地?
只有11.99%的人想移居中國大陸、11.45%的人想要移居美國,比例並不高。反而有64.58%的人仍願意終老台灣。
「畢竟在台灣還是有比較多親戚朋友相伴,」潤福生活事業公司副總經理黃平福說。 但是終老台灣,不見得表示他們要告老還鄉。

台北縣市近幾年來一直是受訪者主要的居住城市,58%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城市。根據調查顯示,有56.48%的工作者要回家鄉養老,但也有42.67%的工作者不打算回鄉。

因此在工作者計畫的退休居住地當中,台北縣市以34.6%奪下全台之冠。 現代人傾向「早退」 跟要做到六十五歲才退休的傳統觀念不同,調查結果顯示,五十歲至六十歲之間,
是工作者普遍的理想退休年齡,有56.12%的人這樣計畫。而僅有3.79%的人希望六十五歲以後再退休。
 一位大學畢業即在報社工作滿二十年的記者,雖然年紀不過四十出頭,
但是報社公布新退休措施後,她立即提出辭呈。因為「真的很累了,很想過自己的生活,」她說。
由此可見,一般人生活的意義已經不再完全建立於工作之上。
 提早退休固然可有較自由的生活,不過也意味著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同時退休時期跟著拉長。
要以有限的財力,供應年日加長的退休生活,財務的規劃就更形重要。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雖有47.56%的人已經開始為退休生活做準備。但仍有52.44%的過半比例,尚未有任何退休規劃,這可以顯見國人的退休規劃觀念有待加強,否則等到老了,才發現一切都沒有準備好就太晚了。
沒有規劃的原因很多,也許是沒有風險意識,也許是目前經濟負擔沈重,加上發生太多的人生意外,導致無法規劃退休後的理財。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若是沒有趁早規劃,想要提早退休,將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再加上若是被迫提早離開職場,一切沒有事先規劃好,那就更麻煩了。
 特別是在未來老年少子的趨勢下,出生率越來越低。根據經建會的統計,目前平均九個青壯人口扶養一個老人,但到了2036年,台灣平均三個青壯年就要扶養一個老人。
青壯年人口的經濟壓力日趨龐大,很多當前的中年世代已經不敢奢望養兒可以在未來防老。
「所以自己就要多存一點錢,」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高迪理就正處於中年世代。
退休基金的財務規劃方式有很多,在選項中占了28.2%的購買保險和24.19%的定存儲蓄,是多數工作者用以累積退休基金的方式。
國泰人壽商品科經理陳萬祥也指出,還本型的保險因為有儲蓄性質,

所以在台灣的壽險市場占有率超過半數,「遠高於其他國家。」 但值得提醒的是,在這千變萬化的世界裡,萬一有天保險公司宣告破產,事實上投保人能獲得的可能相當地少,
所以慎選保險公司也是一大議題。至於債券和風險高的期貨,則較不受到工作者青睞,分別以1.5%和0.75%的比例居末。
不過在當前,定存利率直直落,高利率保單也慢慢停銷,因此工作者在未來財務規劃方式,可能面臨重新調整的危機。所以工作者更要懂得將資金做最佳組合和最有效益的投資。
否則,到了預定退休年齡,恐怕會「欲退不能」呢! 退休之後,想要維持一般生活品質,
需要多少生活費呢?新台幣100~500萬元之間的退休準備金額,是最多人的計畫數字,有36.92%的人落在這個選項。至於退休後的每個月生活費,44.87%的人希望能維持在10000~35000元之間,但也有37.41%的人希望維持在35000~50000元之間,
顯然需要準備更多的退休存款。 舉例來說,如果以退休基金100萬元、每月生活費10000元的最低標準來計算,將只能支應八年左右;若以退休金500萬元、每月生活費35000元的高標準來計算,
則也約可支應十四年。 這樣的計算方式僅是概略性參考,不過也顯示國人雖已有退休基金的概念與規劃,但實際上並沒有清楚而完整的思考。
雖然調查中發現,退休後的豐碩物質環境並非是工作者重視的部分
,只占了6.83%的比例。
但若要維持一定水準的退休生活品質,工作者還是得提早進行退休財務規劃。否則到老徒傷悲。 退休後,身體健康最重要 對於工作者而言,打拚了數十年,若退休後的物質生活不是太重要,那麼,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如同先前提到,
有11.99%的人在退休後計畫居住到中國大陸、11.45%的人是計畫居住到美國,但比例都相當低,反而有高達64.58%的人還是選擇以台灣為主要的退休居住地。
此外更有56.48%的人表示在退休後會回到家鄉定居,顯示出有許多離鄉背井到異地打拚的人,仍然懷念故土的芬芳。不過在另一方面也顯示,也有近一半的人不準備回家鄉。
在退休居住地的選擇,工作者評估的條件依序為
環境風景優美(15.78%)、
空氣品質佳(14.87%)、
衛生醫療條件好(13.36%),
以及公共安全性高(11.47%)。
地方政府富有與否不是重要關鍵(1.96%),
顯然台灣人還是強調養老要靠自己,而不能寄望政府的福利補助。
 談到退休後的生活,工作者最重視的是身體健康狀況,占了31.11%。
這可對應到表十所示,工作者在評估退休居住地的條件當中,良好的衛生醫療體系就高居第三名。
 除了身體健康狀況,工作者也同樣重視退休後的休閒生活和個人嗜好培養,兩者分別占了21.38%和11.39%的比例,
而不再只停留在早期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的心靈層次。 像國策顧問蕭新煌就常在南港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室種植物、蘭花,他相信退休以後,依然能有所寄託,
因為他很善於園藝。 這種心靈需求的轉變,顯示在講究個人化的時代中,不同的價值觀,已經逐漸影響了未來的生活。
如同本期《遠見》的報導,已經有一群人讓不同的價值觀,影響自己現在的生活。有人離開都市水泥叢林,在鄉村田野間打造建築夢想,如:宜蘭建築師黃聲遠;有人自願脫離科技高薪,出走經營民宿,分享生活,如:老農夫鄉村客棧的謝明珠;有人則以青春親吻故鄉的泥土,不願等到年華逝去才告老還鄉,
如:宜蘭竹林養護院的林棖壬、香格里拉休閒農場的張清來、金瓜石雲山水小築的吳乾正等。他們都是勇敢的築夢者。
 歸結整體調查來看,受訪者對退休生活的規劃,看重的是健康、個人嗜好、充實的生活,
是風景優美、空氣品質好的生活環境,是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其實這都不一定要等到退休後才能達成心願。
 不過經由這個調查結果同時也顯示,國人對於由年輕就做好退休生活的興趣與財務規劃,顯然還有欠缺。面對洶湧而來的老年少子巨浪,每個人都要及早有心理及實質的準備。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本文分類: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