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筆記】帶狀疱疹:揭開「皮蛇」的神秘面紗與預防之道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發作起來真的讓人痛不欲生!它不僅是身體的警訊,更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條「皮蛇」的來龍去脈,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預防它吧!
本文重點速覽
一、「皮蛇」是怎麼來的?認識這位「百痛之王」
說到「皮蛇」,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親身體驗過那種難以言喻的痛!它發作起來,不僅皮膚會出現灼燒感,還會伴隨著劇烈疼痛,因此被醫界戲稱為「百痛之王」。
根據陳郁蓁醫師的說明,這條「皮蛇」其實是由我們體內潛藏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搞的鬼。只要你小時候得過水痘,這個病毒就會像個「潛伏特務」一樣,悄悄藏在脊椎的背根神經節裡。當我們身體狀況不佳,像是免疫力下降或抵抗力變弱時,這些病毒就會「活化」起來,沿著神經跑出來作怪,引發各種不舒服的感覺,像是神經痛、癢、刺等等。
更特別的是,因為神經皮節是呈現帶狀分布的,所以皮膚上會出現一條條帶狀的紅疹和群聚水疱,這也是「帶狀疱疹」名稱的由來。陳醫師也提到,雖然聽起來很嚇人,但只要及早接受適當治療,皮膚病灶通常在2到4週內就能痊癒。不過,神經修復能力跟年紀有關係,年紀越大,神經修復所需的時間就越長,不舒服的症狀也會更久、更嚴重,這點真的要特別注意!
陳醫師還特別提醒,如果帶狀疱疹發作超過90天,神經不適的症狀還持續存在,醫學上就把它定義為「疱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這種疼痛可不是開玩笑的,短則幾個月,長則可能持續好幾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糟糕的是,還可能引發視力、聽力受損,甚至暫時性的排便或排尿不順等併發症!根據台灣衛福部疾管署的統計,我們國人一生中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2.2%,換句話說,大概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會中獎,這機率真的不低啊!
二、誰是「皮蛇」的目標?帶狀疱疹的8大高風險族群
既然「皮蛇」這麼厲害,那它到底喜歡找上誰呢?帶狀疱疹的發生,通常跟年齡增長和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脫不了關係。以下這8種人,特別容易成為「皮蛇」的目標,大家快來看看自己有沒有符合吧:
- 50歲以上成人: 年紀真的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隨著歲月增長,我們的免疫力自然會慢慢下降。
- 具帶狀疱疹病史者: 別以為得過一次就免疫了!曾經得過帶狀疱疹的人,還是有可能再次復發的喔。
- 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大者: 現代人生活壓力山大,長期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熬夜,這些都會悄悄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讓病毒有機可乘。
- 免疫功能低下族群: 這些朋友因為身體狀況特殊,免疫力本來就比較弱,更要特別小心:
- 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感染者
- 惡性腫瘤患者(例如癌症病友)
- 器官移植者
- 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者
- 正在或預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例如小分子免疫調節劑的使用者)
- 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這些慢性病會影響身體的整體機能,進而降低免疫力。
- 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慢性發炎性疾病患者: 長期的發炎反應也會對免疫系統造成負擔。
三、不只痛!帶狀疱疹的可怕後遺症
帶狀疱疹最讓人聞風喪膽的,就是它那沿著神經皮節分佈的單側性、疼痛性水泡皮疹。急性期的皮疹和疼痛通常持續數週,但可怕的是,大約有10%到18%的病患會併發「疱疹後神經痛」。這種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超過一年!許多患者形容這種痛「比生產痛還要痛」,真的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讓人苦不堪言。
除了神經痛,帶狀疱疹還有其他潛在的併發症,不得不防:
- 眼部帶狀疱疹: 如果病毒侵犯到眼睛周圍的神經,那可就麻煩了!可能導致視力受損,嚴重的話甚至會失明。
- 聽力受損: 病毒如果攻擊聽覺神經,聽力下降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 暫時性排便或排尿不順: 當病毒侵犯到控制排泄功能的脊髓神經時,可能會出現這些尷尬又困擾的問題。
- 其他罕見併發症: 雖然不常見,但也有可能引發腦炎、腦膜炎、雷氏症候群等更嚴重的併發症,真的不能輕忽。
四、預防「皮蛇」有妙招:疫苗接種與生活習慣
面對這麼惱人的「皮蛇」,我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預防帶狀疱疹發作,或是降低它發作時的嚴重程度,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接種疫苗: 這是目前最有效也最直接的預防方式,沒有之一!現在國內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可以選擇,後面我們會再詳細介紹。
- 健康飲食: 均衡攝取各種營養,多吃蔬果,讓身體有足夠的「本錢」來維持免疫力。
- 規律生活作息: 充足的睡眠和避免熬夜,是身體修復和維持免疫功能的最佳良藥。
- 適度運動: 規律的運動不僅能讓身體更健康,也有助於增強整體抵抗力。
- 減輕壓力: 壓力是免疫力的頭號殺手!學習一些壓力管理技巧,避免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對身體真的很有幫助。
最後,如果真的不幸發病了,請務必記住:發病初期應盡快就醫!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縮短病程、減輕疼痛,並且大大降低「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機率和嚴重程度喔!
五、帶狀疱疹疫苗怎麼選?兩大主流疫苗比一比
既然疫苗是預防「皮蛇」的關鍵,那市面上有哪些選擇呢?目前國內核准上市的帶狀疱疹疫苗主要有兩種,它們各有特色,適用對象和安全性也有所不同:
- 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伏帶疹Zostavax」: 這是比較早期的疫苗。建議50歲(含)以上成人接種1劑,不論之前有沒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都可以打。它是將病毒活性減弱後製成的,雖然減弱了,但病毒量仍是水痘疫苗的十四倍。這表示如果免疫功能比較低下,施打後就有可能引發疫苗病毒株感染,導致嚴重疾病甚至死亡,所以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是不能打的喔!
- 非活性基因重組帶狀疱疹疫苗「欣剋疹Shingrix」: 這款是比較新的選擇,也是目前最安全的疫苗製成方式之一。建議50歲以上成人,以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種2劑,兩劑間隔2-6個月。因為它是非活性疫苗,副作用更少,所以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也可以安心接種!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已經在2020年11月起全面使用「欣剋疹Shingrix」取代「伏帶疹Zostavax」,並將Shingrix列為帶狀疱疹的首選疫苗。這也說明了Shingrix在安全性與適用性上,確實有其獨到的優勢。
六、疫苗副作用與費用,還有補助消息!
打疫苗大家最關心的,除了效果就是副作用和費用了。這兩款疫苗的狀況是這樣:
不適合施打帶狀疱疹疫苗的族群
雖然50歲以上成人普遍建議自費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但有些情況下是不建議接種的:
- Zostavax疫苗: 孕婦(接種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對疫苗成分過敏者(如明膠、抗生素)、白血病、結核病、淋巴癌、正在化療的病人、使用高劑量類固醇者。此外,接種其他活性減毒疫苗(如MMR、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等)後,須間隔至少28天以上才能打Zostavax。
- Shingrix疫苗: 雖然成分是非活性病毒,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如癌症、糖尿病、腎臟病、器官移植者)也能打,但孕婦、正在感染帶狀疱疹者,以及對疫苗或第一劑Shingrix嚴重過敏者,則不建議接種。
帶狀疱疹疫苗的副作用
- Zostavax: 可能出現頭痛、四肢疼痛、皮膚紅斑、搔癢、血腫、全身溫熱等。
- Shingrix: 相對較少,但仍可能會有頭痛、發燒、注射部位疼痛、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肌痛、疲倦、發冷等。
疫苗費用與補助消息
費用方面,兩款疫苗差異不小。「伏帶疹Zostavax」每劑約4,500~5,000元(2023年部分醫療院所調漲至6,600~6,800元),只需接種1劑。而「欣剋疹Shingrix」價格較高,每劑約8,000~9,000元,需要接種2劑,總費用約18,000元。第二劑通常間隔2-6個月,免疫缺乏者可縮短至1-2個月。
高昂的費用確實讓不少民眾卻步,不過有個好消息!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預計明年(2026年)起將針對弱勢、高風險族群提供帶狀疱疹疫苗補助。這項政策的推動,是新北市議員王威元在議會總質詢時積極爭取來的。他指出,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終身風險高達32.2%,且好發於50歲以上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併發症的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一年以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目前嘉義市和花蓮縣已有相關補助案例:嘉義市對設籍滿一年且65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入戶長者提供2劑型疫苗全額補助;花蓮縣則對50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入、65歲(原住民55歲)以上具慢性病長者,每年提供3000劑免費接種。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將依循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並召開專家會議定義高風險族群,預計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補助政策。這對符合資格的民眾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七、疫苗保護力有多久?兩種疫苗比一比
疫苗打下去,保護力能維持多久呢?這也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
- 伏帶疹Zostavax: 大約能降低50%的帶狀疱疹風險,即使不幸罹病,也能降低67%的「疱疹後神經痛」風險。保護力大約可維持5年左右。
- 欣剋疹Shingrix: 這款的保護力更驚人!50~69歲免疫系統正常的成年人,接種兩劑後預防帶狀疱疹的效力高達97%!即使是70歲以上的長輩,也有91%的保護效力。而且,它的保護力持續時間更長,至少可達7年以上,比伏帶疹更持久。
八、積極預防是關鍵:別讓「皮蛇」找上門!
總結來說,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真的不低,而它帶來的急性水泡狀皮疹和難以忍受的疼痛,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併發症(如疱疹後神經痛、視力下降、顱神經受損等),都讓人非常頭痛。目前的治療效果雖然有,但對於疼痛的感受,有時還是差強人意。
所以,與其等到「皮蛇」找上門才來煩惱,不如積極預防!接種疫苗、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是我們能為自己健康做的最佳投資。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用在帶狀疱疹上,再貼切不過了!
免責聲明:以上資料主要來自網路查詢與醫學資訊整理,僅供參考。實際的醫療建議與個人狀況評估,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需要注意禮儀和法律規範,須尊重他人,避免人身攻擊觸犯公然侮辱、誹謗等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