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愛生活手札
休閒環保田園樂🍇愛心靈健康養生
樂活(LOHAS)意義是一種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
強調身心靈的平衡、對環境的關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2025/8/26

氮是植物組成的重要元素在農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過度使用卻可能帶來環境與健康的隱憂

30👀 20/03_ 本文分類:

【土地的呼吸】農業上的氮:你不知道的「肥」常重要與「肥」常危險

從空氣到餐桌,氮元素在農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過度使用卻可能帶來環境與健康的隱憂。一起來了解這把「雙面刃」的奧秘,思考永續農業的未來!

本文重點速覽

一、空氣與土壤中的氮:無所不在的生命基石

你知道嗎?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其實有將近八成都是「氮氣」!是不是很驚訝?這個看似與我們生活沒直接關係的氣體,卻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過,雖然空氣中氮氣含量這麼高,但陸地上的土壤中,氮的含量卻是少得可憐,大部分都貯存在土壤裡。


根據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賴鴻裕、陳柏青,以及生物科技學系劉程煒老師們的資料,「以1公頃(1萬平方公尺)的土地來說,土地上方空氣中的氮約有7萬5千公噸,但土壤中的氮含量約7公噸,僅是空氣中的萬分之一。」這數字是不是很驚人?簡直是天壤之別!


更妙的是,空氣中的氮氣,植物可不是想用就能用喔!除非透過一些「固氮作用」的特定微生物幫忙,否則植物是沒辦法直接吸收利用的。這就好像我們有滿滿的空氣,但如果沒有肺,也沒辦法直接吸進氧氣一樣。


不過,大自然很聰明,有些植物天生就是「固氮高手」,像是豆科植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農民在水稻收割後,會繼續在農田中種植豆科植物,就是為了讓這些豆科植物把空氣中的氮氣「抓」進來,然後再把它們翻入土壤中。這樣一來,土壤就能補充氮素,下次再種水稻時,就能減少氮肥的使用量了。這是不是一種很棒的「天然環保」方式呢?


二、氮與植物的生命力:綠色奇蹟的幕後推手

我們人要吃得均衡才能健康,植物當然也一樣!它們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可多了,包括氮、磷、鉀、鈣、鎂、硫、鐵、錳、銅、鋅、硼、鉬、氯、鎳等等。但其中,氮、磷、鉀這三位,簡直就是植物界的「超級巨星」,對植物生長影響最大,所以被稱為「肥料三要素」。


而氮,更是植物體內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想想看,我們身體的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而胺基酸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植物也一樣,「舉凡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葉綠素,與生物活動有關的酵素,以及與遺傳有關的核酸等,都與氮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原文這樣寫道。這下你懂了吧,沒有氮,植物就沒辦法好好進行光合作用,葉子就不會綠,也沒辦法製造養分,更別提生長、開花、結果了!


所以說,氮對植物來說,就像是我們的「精氣神」一樣重要。健康的植物葉片通常含有2%到4%的氮,它能讓稻穀粒粒飽滿,讓萵苣、蘿蔔鮮美多汁。特別是葉菜類蔬菜,氮肥更是它們「長大長壯」的關鍵,能讓葉片又大又綠,看起來就特別可口!


三、農業上的氮肥使用:增產的誘惑與隱藏的風險

既然氮肥對葉菜類這麼重要,農民為了拚產量,當然會卯起來施肥。畢竟產量高,收入就好嘛!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這裡有個很重要的觀念,原文特別提醒我們:「作物的產量並不會因為施肥而無止盡地增加,過多的肥料甚至會造成作物生長的毒害。」這句話是不是很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再好吃的東西,吃太多也會撐壞肚子,甚至中毒啊!


當作物的產量達到最高點後,如果你還繼續加肥料,反而會因為「毒害」讓產量下降。所以說,施用量最大,不等於獲利最高,反而可能造成肥料資源的浪費。農民朋友們,為了賺錢,真的要好好計算一下,別讓肥料錢白花了,還傷了作物啊!


除了利潤考量,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過多的氮肥,會對生態、環境,甚至是我們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因為氮會在環境中「變身」和「移動」,就像個調皮的孩子,一不小心就跑到不該去的地方,造成大麻煩。


四、氮在土壤中的轉變:無機與有機的循環

土壤中的氮,其實大部分(超過95%)都是跟碳結合在一起的,我們稱它為「有機態氮」。這種有機態氮,植物沒辦法直接吸收,得先經過微生物的「魔法」轉換,變成「銨態氮」或「硝酸態氮」這兩種「無機態氮」,植物才能大口大口地吃下去。而這兩種,也是農民最常用的氮肥型態。


這裡有個小知識:「銨態氮帶正電,硝酸態氮帶負電,由於土壤帶負電的關係,會吸附帶正電的銨態氮,因此被土壤吸附的銨態氮不容易移動。」原文這樣解釋。這就像磁鐵一樣,異性相吸,所以銨態氮會乖乖待在土壤裡。但硝酸態氮就不同了,它帶負電,土壤不吸附它,所以它就特別「活潑」,容易到處亂跑。


更重要的是,在有氧氣的環境中,銨態氮會被微生物轉變成硝酸態氮。所以不管農民施用哪種氮肥,只要是通氣良好的旱田,大部分的氮都會變成硝酸態氮。這也讓硝酸態氮成為土壤中除了有機態氮之外,最主要的氮型態。


但如果環境缺乏氧氣呢?這時候硝酸態氮就會搞怪了,它會轉變成氣體,像是「一氧化氮」、「氧化亞氮」、「氮氣」等。這些含氮氣體,除了氮氣本身無害之外,其他可都是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壞蛋」喔!


五、氮的損失:看不見的浪費與環境負擔

了解了氮在土壤中的這些「變身」過程,我們就可以知道,如果農民施用的氮肥沒有被作物完全吸收,那多餘的氮就會「不安分」了。它很可能變成硝酸態氮,然後往土壤深處移動,甚至就這樣跑到地下水裡去了!或者,它也可能變成含氮氣體,直接飄散到空氣中。


對農民來說,這些沒有被作物利用的氮,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直接增加了生產成本。但現在,大家更關心的,已經不只是錢的問題了,而是這些流失的氮,到底會對生態、環境和我們人體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才是真正讓人頭痛的「大條代誌」啊!


六、硝酸態氮對空氣的影響:天空的眼淚與無形殺手

當土壤中的硝酸態氮轉變成氣體,像是「一氧化氮」和「氧化亞氮」後,這些氣體可不是省油的燈。它們會跟水反應,形成「硝酸」,然後隨著雨水回到陸地,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酸雨」!酸雨會讓湖泊和河流的酸鹼值下降,嚴重的話,魚、蝦、貝類都會死光光。更別提酸雨還會腐蝕建築物,甚至導致橋梁斷裂,真是讓人看了心疼。


而且,一氧化氮和氧化亞氮還可能跟地表上的其他物質反應,形成「臭氧汙染物」,這對我們人體健康可是有危害的!


另外,現在大家都在關心的「溫室效應」,除了二氧化碳這個頭號戰犯,你知道嗎?「氧化亞氮吸收長波輻射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0倍」!原文這樣寫道。我的天啊,300倍耶!這數字是不是嚇壞你了?這表示氧化亞氮會讓溫室效應更加惡化,我們再怎麼節能減碳、種樹,如果沒有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那努力可能就白費了。


更慘的是,一氧化氮還會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層」。臭氧層破洞,會讓更多紫外線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這會大大增加動物罹患白內障和皮膚癌的機率。所以說,氮肥的使用,真的不是農民自己的事,而是牽動著整個地球的健康啊!


七、硝酸態氮對健康的衝擊:餐桌上的隱形威脅

別以為氮肥的影響只在環境,它可是會悄悄地跑到我們的餐桌上,直接衝擊我們的健康喔!特別是在山坡地或降雨多的地方,多餘的硝酸態氮很容易隨著雨水流失,跑到湖泊或河流裡。


硝酸態氮雖然是植物生長必需的養分,但當它大量進入水體時,就會造成藻類「大爆發」,讓水中的氧氣含量降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變成一片死寂的「生態浩劫」。


更讓人擔心的是,在水庫或湖泊上游,很多農民會開墾山坡地種菜或果樹。如果氮肥管理不當,這些過多的氮就會進入我們飲用的水體中,然後就這樣被我們喝下肚了!


原文提到,「許多農業種植區都出現地下水中硝酸態氮濃度過高的問題,生長在土壤中的作物體內也會累積過多的硝酸態氮。」特別是砂質地的土壤,因為水分容易往下滲透,更要小心氮肥的使用,避免硝酸態氮污染地下水。


那麼,攝取過多的硝酸態氮會怎樣呢?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它會在我們體內轉變成「亞硝酸態氮」,然後降低血液中血紅素攜帶氧氣的能力。這會讓血液顏色偏藍,特別是三個月以下的嬰兒,影響更明顯,所以又稱作「藍嬰兒症候群」。除此之外,攝取過量的硝酸態氮,還可能在體內形成高毒性的「亞硝胺」,這可是會導致多種癌症發生的喔!真是讓人聽了心驚膽跳。


八、蔬菜中的硝酸態氮:聰明挑選,安心享用

既然人體每天攝取的硝酸態氮,有將近九成來自蔬菜,那麼控制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畢竟,誰不希望自己吃得安心、健康呢?


原文提到,硝酸態氮大多累積在作物的葉片中,花或果實累積的比較少。所以,葉菜類蔬菜的硝酸態氮含量,就特別受到重視。除了氮肥使用量會影響,光的強度和採收時間,也會大大影響蔬菜中硝酸態氮的含量喔!


「在清晨太陽未出來之前所採收的蔬菜,由於尚未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蔬菜中硝酸態氮含量較高。中午過後由於蔬菜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光合作用,累積的硝酸態氮已轉變,所採收的蔬菜硝酸態氮含量會較低。」這是不是很有趣?原來蔬菜也有「作息表」!所以,如果可以選擇,盡量買中午過後採收的蔬菜,會比較安心。


此外,種植在溫室裡的蔬菜,因為光照強度比較低,硝酸態氮含量會比露天栽培的高。水耕蔬菜因為更容易吸收水溶液中的氮,累積的硝酸態氮也會比土耕的高。這些小撇步,大家在挑選蔬菜時可以筆記下來,讓自己吃得更健康!


雖然檢測蔬菜中的硝酸態氮需要精密儀器,但原文也提到可以用「硝酸鹽試紙」這種簡單的方式。把蔬菜打成汁,用試紙比對顏色就能初步判斷。當然,肉眼判讀會有誤差,買儀器又太貴,所以最實際的,還是掌握上面提到的幾個原則,聰明挑選,就能有效降低風險。


九、氮與永續環境:我們的共同責任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覺得「氮肥」這個農業上常用的東西,竟然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眉角」和潛在危害?的確,它就像一把雙面刃,用得好,能讓作物豐收;用得不好,卻可能對環境和我們的健康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面對酸雨、溫室效應這些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雖然農業上的氮肥並不是唯一的元兇,但了解了它影響的層面之後,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合理施肥」。這不只是為了農民的荷包,更是為了減緩或改變目前環境所遭遇的困境。


原文最後強調,「未來環境才有永續發展的可能。」這句話說得真好!永續發展,從來都不是政府或少數人的責任,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從選擇蔬菜、支持友善耕作,到呼籲農業政策的調整,每一個小小的行動,都能為地球的永續盡一份心力。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農業的發展,不再是環境的負擔,而是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未來!




原文網站: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需要注意禮儀和法律規範,須尊重他人,避免人身攻擊觸犯公然侮辱、誹謗等罪名。

相關文章

新-隨機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