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以來由於產業結構與運輸工具轉型,過去舊市區之國營事業廠區、鐵路以及軍事等用地閒置等,復加人口結構變遷與新興購物中心配合消費型態變遷而興起,都市更新自是必然。
2.整體市政發展規劃:國內當前縣市合併、昇格院轄市,主要著眼於提升都市競爭力、促進區域城鄉發展均衡。臺灣從此邁入「都會」時代,未來市政發展規劃須放眼都會區整體空間。合併後的【大臺中市】將擁有全臺最大的地方政府轄區,政府組織合併的過程與未來的組織架構,也將成為國土規劃【三都十五縣】的都會區地方政府基本模式,其成敗之後續影響不容輕忽。
2.整體市政發展規劃:國內當前縣市合併、昇格院轄市,主要著眼於提升都市競爭力、促進區域城鄉發展均衡。臺灣從此邁入「都會」時代,未來市政發展規劃須放眼都會區整體空間。合併後的【大臺中市】將擁有全臺最大的地方政府轄區,政府組織合併的過程與未來的組織架構,也將成為國土規劃【三都十五縣】的都會區地方政府基本模式,其成敗之後續影響不容輕忽。
3.都會型人口提升:臺中都會區總人口約263萬,以距離臺中火車站汽車通行45分鐘範圍之大臺中區域,含苗栗縣、彰化縣及南投縣共為500萬。由於就業之便利性,人口將愈往都市集中。
4.國際型都市之海、空港:都會區內有國際海、空港,復有國際重要性顯著之科學園區與機精密機械園區。臺中市政府積極投資文化基礎硬體設施與規劃文化創意園區,規劃開發水湳機場為經貿園區;中央除鉅額投資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臺中港務局投資設置自由貿易園區;臺中縣政府開發臺中港特定區內中心商業區,同時刻正研究設置運籌物流中心。
5.藝術化之公共開放空間:臺中市日治時代的舊市區是都會區發展脈絡重要的原點、也是都會區盆地區位中心及交通中心。「保存、再生」都市歷史文化資產、「創新」提昇公共開放空間與建築的景觀品質,應是未來都會區永續競爭力的重點,尤其是以配合當前臺鐵高架捷運化計畫的「空間解嚴」、以及結合周邊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新近開發完成的新市區和市區捷運系統等,所開創的都會區空間發展「新境界」與「綠色大眾運輸」的機會。
7「華南經濟圈」概念:在交通的影響,大臺中地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陸空交通一小時服務圈的區位特性,搭配完善的九次元交通網絡,與中部各縣市共同發展,並整合中臺區塊600萬人口的能量。且未來以區域整合的概念,結合兩岸三地的資源,藉由文化交流舖設經貿發展,利用觀光交流進而產業合作,再加上地處國際海運要道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未來臺中市將扮演大中華經濟圈的樞紐地位,也將形成亞洲地區的新黃金三角「華南經濟圈」。
8.臺中捷運之興建:首先由臺中捷運綠線開始興建,路線由北屯松竹路連接北屯路、文心路、文心南路、建國北路至高鐵臺中車站,全長約十六點七一公里,共設置十八座車站,路線橫跨臺中市北屯區、北區、西屯區、南屯區、南區及臺中縣烏日鄉,工程總經費達五百一十億餘元,預計一百零四年十月完工,並有其它捷運路限陸續開工完成,包括台中港至太平之藍線,清泉岡至南投之橘線及北屯-太平-大里-大慶之環線。
9.非法工廠就地合法化問題之探討:由產業界主張之非法工廠就地合法化與學界主張落日條款之作法互有出入,在官方立場主張部份就地合法化但不可變賣圖利作法仍有待評估。
10.目前台中市及台中縣合法工業區有24處,包括
(1)台中工業區:台中工業區、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文山工業區、水湳經貿園區共四處
(2)台中縣工業區:中部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台中港園區、加工出口區台中園區、
太平工業區、大甲幼獅工業區、臺中港關聯工業區一二三期、大里工業區內、內水尾工業區(外埔)、仁化工業區、霧峰工業區、聚興精密機械工業區、舊社精密機械工業區、溪尾寮工業區、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區、烏日(溪南)產業發展區、永隆工業區、豐興后里工業區、清水甲南地區經濟發展區共20處
台中縣市合併後之挑戰:
在可建的未來五至十年,合併後的大台中市將面臨前所未有之轉型挑戰,雖有大型的公共建設或開發政策作為前導,仍有下列問題及挑戰須面對:
1. 全球化架構下台中的機能定位與主導產業條件。
2. 中部都會區大台中市整體機能分配的空間思維。
3. 升格合併後的政府團隊組織與行政文化整合。
4. 政府財務的整合與資源分配。
5. 商務、消費、金融、會展、商旅、休閒等產業的實質基礎條件。
6. 房地產業的轉型與因應。
-
-原文: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