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自療法 / 易累自療法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5/05/20

頭暈自療法 / 易累自療法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分析七十五歲以上老人的就醫原因,頭暈高居第一名,國內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門診中主訴頭暈的病人同樣一籮筐。
頭暈症狀可重可輕,病因有大有小,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對症治療。


中醫頭暈理論


專攻頭暈的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立奇表示

臨床上常見造成頭暈的疾病可分五大類

分別為

排名第一的梅尼爾氏症

第二位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

第三位的前庭神經炎

以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而偏頭痛引發的頭暈症也不少。

許立奇指出,頭暈代表的意義是人體失去平衡,也就是「視覺系統」、「本體感覺系統」(腿部的感覺神經)及「前庭感覺系統」三者中有任一個出了狀況,或者三者配合度出現問題所致。

所謂的「前庭感覺系統」包括內耳及中樞(大腦、小腦及腦幹)兩部分,絕大多數的頭暈都是源自這兩方面的問題。

例如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梅尼爾氏症,就是因為內耳淋巴不正常堆積,破壞了前庭感覺系統,因而出現一陣陣的暈眩、耳鳴及聽力障礙,並常合併惡心、嘔吐、盜汗等,每次發作會持續數小時。

許立奇說,治療上多半採用利尿劑及限鹽飲食,當急性發作時,可用止暈藥物,但最重要的,梅尼爾氏症容易復發,要當做慢性病持續治療。

同樣也是好發於中老年人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原因則是內耳中的微小粒子(耳石)脫落,隨著頭部姿勢改變而在內耳「遊走」,刺激內耳神經,造成陣發性短暫暈眩。
通常在快速變換頭部位置(如睡覺翻身、低頭、轉頭、抬頭)時容易發作,時間不到一分鐘。

許立奇表示,這種良性陣發性暈眩,過去一般只能給予藥物,但常緩不濟急,嚴重者甚至必須手術,將耳石清除或者切斷部分神經傳導。
最近兩、三年國外有醫師提倡一種「耳石歸位」復健方法,也就是以特殊手法擺動病人頭部,讓耳石沿著半規管回到原位,成功率約八到九成,雖然五年約有百分之五十的復發率,但復發時只要再以同樣方法治療即可。

許立奇開設「頭暈門診」四個月以來,以這種復健手法替廿多位病人診療,有些人一次成功,有些人可能需重複二、三次,耳石才乖乖回定位,但效果都令人滿意。
他強調,患者也可以利用類似的技巧,在家中自己進行,加強效果。

此外,如果出現在感冒或病毒感染之後的頭暈,通常是前庭神經發炎引起,急性發作期約一至二天。

許立奇說,這種原因的頭暈多半不需要特別治療,建議多休息、多喝水,或適情況使用止暈藥即可。

許立奇強調,頭暈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的「前兆」,這也是最令人擔心的,因此如果是老年人,又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中風高危險群者,除頭暈外還出現口齒不清、複視、步態不穩等,就要進一步做腦血管方面檢查,積極控制血壓、血糖,亦可使用防血栓藥物,以避免中風。

***********

易累自療法

考季期間,許多學子常見頭昏、注意力差問題。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曉鈞表示,炎炎六月,這時氣候屬於暑氣,容易發生「暑病」,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暑傷氣」,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身體不能適應或身體生理活動能力,正氣不足,容易發生頭昏、提不起勁,無法集中注意力等問題。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若是屬於身體虛弱者,特別是脾胃虛弱者,更容易在炎熱的氣候下發生「暑傷氣」。

還有肥胖體質的人,血液循環較差,加上夏日氣候悶熱,體熱更難以散發,也很容易發病。

影響身體生理活動能力,正氣不足便容易發生。
同時,考季期間,考生在緊張、壓力的心理影響下,也常易有頭脹,胸悶,胃脹,睡不好,晨起疲累倦怠,口乾苦,記憶力差等現象;
中醫稱為「肝氣鬱結」。

若進一步惡化,就會噪成肝鬱化火,肝火偏盛,還容易有口苦口臭,胃灼熱,目赤等熱象出現。

此外,若長期熬夜苦讀者,也常見出現面色蒼白,或略黃而無光澤,身體疲勞易累,自覺元氣不足,食慾不佳等體質偏虛的現象。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考生考季期間常見考季症候群,睡不好,也常見腸胃問題。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曉鈞表示,門診中曾有一名15歲的小男生,準備大考期間出現腹瀉,有時會有腹絞痛,腸鳴排氣現象,非常不適,一天至少2~3次,且有失眠,倦怠疲累等症狀,有時還會嘴破。

研判屬於考季期間壓力大的典型肝鬱現象,加上本身腸胃有脾虛現象,屬於典型考季症候群現象。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這名15歲男性患者,準備基測期間時出現腹瀉,一天至少2~3次,且有失眠,半夢半醒,精神倦怠十分疲累。

且時有嘴破。

被家長帶來中醫前來就診,觀察患者的氣色差,無精打采,面色稍黃。
且平常也常晚上睡不好,經常失眠,或有睡但半夢半醒沒有熟睡,且易被外來干擾而醒來。

另外,比較困擾的問題是腹瀉,除了一天至少二、三回,且有時會有腹絞痛,腸鳴排氣很多的現象,如果沒有馬上去廁所,還會來不及,很難忍,十分不適;
加上患者屬於舌紅少苔,脈浮虛按的弦細,手心有熱,研判是屬於肝鬱,脾虛,心陰虛問題。都是考季期間,考生壓力大常見的相關症狀。

陳醫師表示,針對這名患者,治療時,以柴胡桂枝乾薑湯加上胃苓湯,天王補心丹,加上其他安神藥,如合歡皮、茯神、酸棗仁等,調理七天,並叮囑患者飲食少吃辛辣、剌激、油炸燒烤等物,還有避免剌激飲料,經過一周後,腹瀉狀況已經有改善,次數減少,排便也比較成形。

肚子比較沒那麼脹氣,也比較少絞痛,也讓患者在睡眠上,稍有改善,使得精神、氣色也較好;之後再持續以逍遙散、理中湯、酸棗仁湯等作加減調理,降低考季症候群的不適現象。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