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愛生活手札: 2009.04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09/04/30

在部落格直接瀏覽你(別人)的相簿語法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在部落格直接瀏覽你(別人)的相簿語法
<(要去掉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var sidebarwidth=580;var albumswidth=5;var albumsheight=40;var albumnaccount='cclccl.life';var picnameEnalble=true;var resizeenable=false;var scrollenable=false;var baseshift=0;cript src="http://ccljh2.googlepages.com/picasav2.js">

****.....()要去掉
="http://ccljh2.googlepages.com/picasav2.js ****換成想看的blogger相簿網址






<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jquery/1.3.2/jquery.min.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src="http://cjh829-easy-read-more.googlecode.com/files/cjh829-easy-read-more-2.2.0.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EasyReadMoreSettings.Enabled = true;
EasyReadMoreSettings.Read_More_Mode = 'mix';
EasyReadMoreSettings.Mode_Auto_MaxLine = 3;
EasyReadMoreSettings.Mode_Custom_Tag_Type = 'text';
EasyReadMoreSettings.Mode_Custom_Tag_Expr = '##ReadMore##';
EasyReadMoreSettings.Link_Style = 'directlink';
EasyReadMoreSettings.Link_Text = '...繼續閱讀';
EasyReadMoreSettings.Link_Text_title = '繼續閱讀';
EasyReadMoreSettings.Collapse_Link_Text = '顯示摘要...';
EasyReadMoreSettings.Collapse_Link_Text_title = '顯示摘要';
EasyReadMoreSettings.Collapse_MoveToEnd = false;
EasyReadMoreSettings.Collapse_Effect = 'none';
EasyReadMoreSettings.Collapse_Effect_Speed = 'normal';
EasyReadMoreSettings.Index_Page_Style = 'abstract';
EasyReadMoreSettings.Tag_Page_Style = 'title';
EasyReadMoreSettings.Archive_Page_Style = 'title';
EasyReadMoreSettings.Controller_Enabled = true;
EasyReadMoreSettings.Controller_Default_Position = true;
EasyReadMoreSettings.Controller_Splitter = ' | ';
EasyReadMoreSettings.Controller_Full_Text = '完整';
EasyReadMoreSettings.Controller_Abstract_Text = '摘要';
EasyReadMoreSettings.Controller_Title_Text = '標題';
EasyReadMoreSettings.ShowFullPost_Tag = '##ShowAll##';
</script>
<script>EasyReadMore.main()</script>

7.按「儲存變更」,安裝完成!!
******************************************

[Blogger]picasa相簿工具-在blogger中顯示你的相簿和圖片

blogger沒有自己的相簿,每次都要連到另一個網頁觀看相簿,是很麻煩的事情,


每次都感覺都不是很好 = =",很沒有整體感!!

於是我在十分看不順眼的情況下,萌生了一個疑問

有沒有人用相簿提供的api把相本整合到blogger呢?



google了一下



在beautiful beta有一篇文章 picasa album widget 作者利用google提供的

Picasa Web Albums Data API做了一個方便的widget,可以在側邊欄顯示你在picasa的相本



可是這僅僅只有相本,無法顯示你的相片。

與我的需求有一些差異,所以我參考beautiful beta的JS code

重新寫了一個widget



功用是這樣的:

可以顯示你在picasa的相本,並當你的滑鼠點選相本的時候,會在視窗正中心跳出一個div,

顯示你在相本內的所有相片,在每個相片下方都有一個link,點選後可以在新視窗打開你在picasa裡面的相片。



在我的blog已經使用這個wiget,你可以點選上方Menu的私生活相簿看看使用的效果





如果你想使用這個widget,

首先建議你先建立一篇新文章,提供相簿專用。

PS:你也可以直接加在側邊欄,但是圖片載入過多容易導致網頁速度過慢。



接下來上傳所需的程式到你的網頁空間,例如 Google Page Creator



所需的程式下載點



所需的圖片下載點





當js檔案下載下來以後,請先更改裡面的變數albumnaccount的值

預設是finalevilee,這是我的相簿帳號,你必須改成你的picasa相簿帳號



當所需的程式與圖片都準備好以後,

在新建立的文章中,加入以下的程式碼





其中紅色部分

http://finalevillee.googlepages.com/picasa.js 要改成你所上傳的picasa.js路徑。

finalevillee要改成你的相簿帳號





接下來,在blogger中選擇修改HTML,並勾 選展開小裝置範本

找到以後,在body後面加上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Synergy - 一組鍵盤、滑鼠遊走多臺電腦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為了可以控制兒子常常任意使用電腦.我找到了很方便的軟體

這樣就可以用第一台電腦來控制第二台電腦囉....

轉載文章
Synergy - 一組鍵盤、滑鼠遊走多臺電腦



話說,之前都用W2XW,後來VISTA上市後,就沒試過用XP控制VISTA,前陣子POU跟我說不能用,還好我之前有看到別套相同功能的軟體,聽POU去測試後已經確認沒問題,我剛剛也花了點時間安裝一下,一切OK,以下轉貼 POU 寫的教學!!

引述

Synergy - 一組鍵盤、滑鼠遊走多臺電腦



最近一直在趕寫程式,一邊又要比對文件上寫的內容,所以常常一次開二台電腦在看內容,但是要一直
滑鼠鍵盤換來換去,讓我實在有點力吃,所以我就找了之前Richard介紹的一個小程式"W2XW",大家可
以參考:http://qwweee7467.spaces.live.com/blog/cns!A4205F53E9B9B1B4!229.entry。但是因為我的系統不同,
desktop是裝著windows vista business,NB裝windows xp sp2,所以一直連不太起來,後來看到嘉偉的blog有提到
"Synergy"這個軟體,所以就直接裝來測試了,果然真的成功了,讓我真的可以 一組鍵盤、滑鼠遊走多臺電腦。
以下有幾個介紹的網址,大家可以去下載來看看。
Synergy的官網
Synergy 1.3.1 - 讓多台電腦共用鍵盤、滑鼠
Keyword:Synergy, Vista, XP, W2XW

[轉]

檔案下載
名  稱: Synergy
版  本: 1.3.1
檔案大小: 924 KB
語言介面: 英文版
版本性質: Freeware
釋出日期: 2006/04/02
作業平台: Windows NT/2000/XP/Linux/OS X
原創網站: Synergy
檔案下載:
> 從本站下載主程式
> 從原創網站下載主程式
硬體的 KVM 已經很普遍了,硬體的 KVM 讓你以一組螢幕、滑鼠及鍵盤,藉由控制鈕或熱鍵切換你所要控制電腦。

但如果我的狀況是,我有兩台以上的電腦要同時作業,並且每台電腦的螢幕我都必須要看得到 (特別是從事設計工作的人),這時,硬體的 KVM 就不太適用了,因為你只會看到一台作用中的電腦畫面 (硬體 KVM 還是比較適合用於 "管理" 電腦),如果你有每台電腦的螢幕都要顯示的需求,那你就可以跳糟到 Synergy 了。






Synergy 可以讓你用同一組鍵盤、滑鼠來控制多台電腦,你只要各別設定好每台 "螢幕" 的相對位置,當滑鼠移到螢幕邊緣時,就可以切換到你想要控制的電腦了。

Synergy 的特異功能還不只如此,它連 Linux、MacOS 不同的作業系統都可以一起納進來做控制,並且讓剪貼簿可以互相共用。除了從此讓你的雙手不再放錯鍵盤之外,這麼棒的軟體竟然還不用花你一毛錢。

軟體安裝
首先確認內部網路都要暢通,每台電腦都已連上內部網路,並且先關閉各電腦的防火牆(或開啟 1192 TCP 埠),以下僅針對 Windows 作業系統做說明。

這邊有些名詞要先注意一下,在 Synergy 裡的 "Server" 指的是有接鍵盤、滑鼠的 "主控端","Client" 指的是沒接鍵盤、滑鼠的 "被控端",一開始不太容易理解。

在下面的步驟裡,我的主控端的電腦名稱是 "Master",被控端的電腦名稱叫 "Slave","Slave" 的螢幕擺在 "Master" 螢幕的左邊,然後參考以下步驟:





到 這裡 下載並安裝 Synergy 主程式,無論主控端或被控端,每一台電腦都要安裝。
首先是 "主控端" 的設定,在主控端的電腦執行 Synergy,在主畫面選取 "Share this computer's keyboard and mouse (server)",再點選 AutoStart,在 "Auto Start" 的設定畫面將 Synergy 設為 "When Computer Starts",即電腦啟動時就自動執行 Synergy,再點選 Close 結束 "Auto Start" 的設定。


在程式的主畫面點選 Configure... 進行電腦螢幕位置的配置,整個程式的重頭戲就在這邊。先在上方的 "Screens" 區塊加入主控端及所有被控端的電腦名稱或 IP,再將所有的關係位置輸入到下方的 "Links" 區塊,以我的範例,因為 "Slave" 的螢幕擺在 "Master" 螢幕的左邊,所以有以下畫面的兩條規則: "Slave is left of Master"、"Master is right of Slave"。輸入完所有規則後,點選 OK 完成螢幕位置的配置。



在程式的主畫面直接點選 Start 執行程式。此時代表 Synergy 的小綠球圖示會常駐在工作列右邊的系統區塊(System Tray),等待與被控端的連線。
再來是 "被控端" 的設定,被控端的設定比較簡單,在被控端的電腦執行 Synergy,在主畫面選取 "Use another computer's shared keyboard and mouse (client)",在 "Other Computer's Host Name:" 輸入 "主控端" 的電腦名稱或 IP,我的主控端電腦名稱為 "Master",因此輸入 "Master" 即可,然後點選 AutoStart,同樣在 "Auto Start" 的設定畫面將 Synergy 設為電腦啟動時就自動執行,再返回主畫面。

在程式的主畫面直接點選 Start 執行程式。此時代表 Synergy 的小綠球圖示一樣會常駐在系統區塊,嘗試與主控端的連線。
過幾秒鐘之後,一旦被控端與主控端建立連線,就會在各工作列的系統區塊的小綠球上面出現一道閃電
,這樣就表示連線成功了,這時你就可以輕輕移移你的滑鼠到隔壁電腦的螢幕,從此輕鬆愉快地游走於各電腦之間了。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09/04/29

禁止右鍵語法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把下列代码加入到-head-与-/head-之间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括弧要拿掉
  function click() {
  if (event.button==2) { // event.button==1 禁止鼠标左键
  alert('版權所有(C)2009 正漢影像工作室')
  }
  }
  document.onmousedown=click
  <(/SCRIPT)>()括弧要拿掉

******************************************************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09/04/26

心靈--生的偉大,死得淒涼!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人生吧,0歲出場,10歲快樂成長;20為情彷徨;30基本定向;40拼命打闖;50回頭望望;60告老還鄉;70搓搓麻將;80曬曬太陽; 90躺在床上;100掛在牆上...

生的偉大,死得淒涼!

能牽手的時候,請別只是肩並肩,

能擁抱的時候,請別只是手牽手,

能在一起的時候,請別輕易分開!

這週是世界好友週,如果你願意,請把這條信息發給你所有的好朋友,也包括我。
看有多少人會回發給你。

當大部分人都在關注你飛得高不高時,只有少部分人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這就是友情,再忙也要照顧好自己,朋友雖不常聯繫卻一直惦念! 世界好友週快樂!

2009新概念 一個中心:一切以健康為中心。

兩個基本點:遇事瀟灑一點,看事糊塗一點。

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

四個擁有:無論你有多弱或多強,一定要擁有真正愛你的人,擁有知心朋友,擁有向上的事業,擁有溫暖的住所。

五個要:要唱,要跳,要俏,要笑,要苗條。

六個不能:不能餓了纔吃,不能渴了纔喝,不能困了纔睡,不能累了纔歇,不能病了纔檢查,不能老了再後悔!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心靈--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地方開發出新的市場 // 賣梳子給和尚?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賣梳子給和尚? 有一家營運相當好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業務主管。
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面對眾多應聘者,招聘主試者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玩笑嗎?於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後只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
主試者交待:「以十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
十天一到。
主試者問甲:「賣出多少把?」答:「1把。」「怎麼賣的?」甲講述了歷盡的辛苦,遊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主試者問乙:「賣出多少把?」答:「10 把。」「怎麼賣的?」
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髮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髮。」住持採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於是買下了10 把木梳。

主試者問丙:「賣出多少把?」答:「1000把。」主試者驚問:「怎麼賣的?」 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

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 1000 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感想﹕ 把木梳賣給和尚,聽起來真有些匪夷所思,但在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地方開發出新的市場來,那才是真正的業務高手。不同的思維,將引領著不同的作法,導致不同的結果,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不要被自己蒙蔽!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心靈的微笑]你要當天使或是乞丐? 四十歲前的相貌由父母決定,四十歲以後的相貌由自已決定。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心善 面也會善

黑幼龍

我聽過一個故事。
無論它是真的或是純屬傳說,每當我想起來時,心頭都有某種震撼。
 
達文西在畫「最後的晚餐」時,需要一位模特兒來畫猶達斯,也就是出賣了耶穌的那位門徒。
很顯然這位模特兒必須看起來有點邪惡才行。

於是達文西就到街頭去找。
後來終於找到了一位長得相當難看的乞丐,既骯髒、又潦倒,似乎滿適合的。

當達文西帶著這位乞丐穿過走廊,往畫室走的時候,乞丐一直瞪視牆上一幅又一幅的藝術品,好像頗有所思似的。

等到坐下來要扮演猶達斯時,他突然痛哭。
原來他看到牆上的那些油畫、浮雕時,忽然想起自已小時候也當過模特兒,而且是扮演小天使。

從天真的小天使,到一臉邪惡的模樣,都是誰的錯呢?該由誰負責呢? 

 我不知道這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但我卻相信那是可能的。

如果我們常懷恨在心,經常猜忌別人圖謀不軌;
如我們常對他人充滿敵意,常針鋒相對;

我們常對自已不滿,自卑、退縮;如我們常對未來悲觀、消極,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們必將惡形惡狀。

經常微笑,常能享受每一天寶貴時光的人,是否予人容光煥發的感覺呢?

那些常懷寬恕與原諒之心的人,日子一定較好過,他們的煩惱也較少,長時期下來,皺紋是否亦較少?

有的人較不嫉妒,常喜分享他人的成功的喜稅,遇困難常視之為機會,對很多事常抱正向的思考模式。

他們看起來真的不只是心善而已,面貌也善良

我真的不是在強調面貌或面相。
但我們能不能作我們想做的那種人呢?

 中國人說,四十歲前的相貌由父母決定,四十歲以後的相貌由自已決定。

這句話真是刻骨銘心。

我想做一個快樂、積極、受歡迎的人,最好從現在開始就將快樂、希望、關心注入生活的每一天當中。

西方人的說法也很有意思,發牌的是上帝,玩牌的就是我們自已了。
有的人拿了一副好牌卻輸了。
有的人拿了一副不怎好的牌的人真的常常會贏。

你聽到這故事後有什麼想法?

你一定很想知道自已未來是個什麼樣。
對未來充滿好奇。
其實,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創造一個未來。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心靈--真心讚賞對方的優點 // 將「批評」轉變為「分享」 黑幼龍/文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將「批評」轉變為「分享」 ◎黑幼龍/文

「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進步,還能幫助周遭的人突飛猛進。關鍵在於他們必須學會做正確的指導。」

記得多年前與國外來的一位主管一起去拜訪顧客。我們剛坐下不久,我就迫不及待向這位顧客說明我們的產品的性能,還有我們能提供的服務,不但講得頭頭是道,如數家珍,而且還做了不少比喻。

當時真的頗為得意。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我的主管說:「你在不在意我給你一點回饋?」(Do you mind I give you some feedbacks?) 我立即回答說,當然可以。

於是他就告訴我,在與顧客談話的時候,應該先探索顧客的需求。
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問題。因為一般而言,人喜歡自己買,不喜歡被推銷。

換句話說,我們要做的是幫顧客買,因而不需要忙著推銷自己的產品。當時聽了後,印象頗為深刻。但迄今對那次談話最難忘的,還是他開始講的那句話:我可以給你一點回饋嗎?

傷害自尊 你看,簡單的一句話,竟將「批評」轉變為「分享」了!人人都不喜歡批評。
批評會引起反感,甚至迫使人為自己辯護。當你批評一位業務員上個月的業績太差了。

他立即的反應就是最近經濟不景氣,或最近廣告選錯了媒體,所以效果不佳。
他甚至會反駁,別的業務員上個月的業績也好不到哪裡去。卡內基更將「不批評」列為人際關係的第一條原則。
他認為批評他人相當危險。因為你可能會傷到那個人的自尊,人在尊嚴受到傷害的時候,很難會與你由衷的合作。而在今天這個工商業的時代,全心的團隊合作是多麼不可或缺。

真誠分享心得 然而,做主管、做朋友(特別是好朋友),必須幫助他學習、進步,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要在說明之前,真誠的問對方:「你不在意我跟你談一下我的心得吧!」
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即使是老同事,即使是夫妻,我覺得在提出批評之前,都要先說類似這樣的話。不但要說,語氣還要溫和。
千萬不要不耐煩,或一語帶過。接著,在批評的時候,對方做得好的部分也要提到。

真心讚賞對方的優點或好的表現之後,他會更樂於接受你的指導。想想也真是的,優點絕不該因過錯或缺點而受抹殺。你要指正他,就該讚美他的優點,這樣他才會進步,才會成長。

我們的一生都需不斷地成長。孩童階段、青少年階段?B成人階段都應該成長。無論是在家庭,或工作中,或在社會中,但願我們能一直不斷進步。然而有的人成長得很快;有的人進步緩慢;另有些人根本停滯不前。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進步,還能幫助周遭的人突飛猛進。關鍵在於他們必須學會做正確的指導。

引言

只有當一個人願意被影響的時候,溫柔、客觀的勸告才有被接受的可能。 你想贏得他人贊同你的想法,一定得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真心的朋友,這就是捕捉他心靈的一滴蜜,得到了他的心。 人

就是這樣,想要引領他,比須先了解他,即使是為了他的好處。 --美國總統 林肯(Abraham Lincoln)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幸福人生] 心懷感恩、相信自己有好事發生。 養成“偷笑”的習慣,會讓你的心情很好喔!!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如果你要想讓自己幸福,那你就該心懷感恩。

想一想那些令你覺得感動的事,讓自己全心沉浸其中;
感謝父母對你的養育之恩;
感謝朋友給予你的開心快樂的友情;
感謝愛人給予你無微不至的關心;
請你拿起手機給他們一個問候、一句讚美,不要保留,不要抗拒。
 
當早上從舒適的床上悠悠醒來,面對早晨的陽光,吃著可口的早餐,那麼你就該心存感激
感謝空氣讓我們呼吸生息;
早餐讓我們精神百倍;
感謝陽光帶給我們溫暖
感謝地球賜予我們立足的家園。

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如果你站在窗戶旁,透過窗戶看看天上的滿天繁星,還有那與你同行的萬家燈火。

然後說一聲「謝謝」。

大聲說出來,你就會感覺心情舒暢,你的臉上就會有笑容。


發自內心的微笑

難怪常常看到某人在偷笑!!
你是否願意試試看養成偷笑的習慣,會讓你的心情很好喔!!

﹝想一想自己會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 ^_^﹞

有個朋友說,他晚上睡覺時有「偷笑」的習慣。為什麼? 因為,能安穩睡覺,真的很幸福;
有健康的妻兒,真的很幸福;有穩定的工作,真的很幸福…… 這一切,不都值得在睡前「偷笑一下」嗎?

是的,我也要學習睡前「偷笑一下」, 慶幸自己的人生路,有逆境、有順境; 有挫敗、有堅強;有眼淚、有歡笑…… 我,真的要天天「偷笑」啊! 同時,我也提醒自己——

「苦著臉,不如以嶄新笑臉迎接每一天!」 「有信心,不一定會贏;但若沒信心,就一定會輸啊!」 大家一起“養成偷笑的習慣”吧!! ^_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心靈-- 動與靜之間的智慧- 衝刺與放空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動與靜之間的智慧-衝刺與放空

每趕路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有一個探險家,隻身到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 。

他僱用了一群當地的土著作為嚮導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著叢林的深處前去。那群土著的腳力過人,儘管他們的身上揹負笨重的器材及行李,但仍是健步如飛地在叢林中前進。

來自文明地區的探險家可沒有這麼好的體力,在整個隊伍的行進過程中,每次總是探險家先喊著需要休息,讓所有土著停下來等候他。日子一天天在趕路中過去,探險家雖然體力跟不上,但也希望能夠早一點到達目的地,一償平生的宿願,好好地來研究古印加帝國文明的奧秘。

到了第四天,探險家一早醒來,便立即催促那群土著打點行李,準備上路。不料領導土著的翻譯人員卻拒絕行動,令探險家為之惱怒不已。經過詳細的溝通,探險家終於瞭解,這群土著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項神秘的習俗,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地拼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探險家對於這項習俗好奇不已,詢問翻譯的嚮導,為什麼在他們的部族中,會留下這麼耐人尋味的休息方式。
嚮導很莊嚴地回答探險家的問題,道:「那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探險家聽了嚮導的解釋,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許久,終於展顏微笑,心中深深認為,這是他這一趟探險當中,最好的一項收穫。

凡事全力以赴,讓自己動作起來時,渾身充滿無比的衝勁,使得我們的靈魂幾乎也跟不上這樣的動作,這是真正用心做事時,最美好的境界。應該休息時,則能夠完全地放鬆自我,讓疲憊的身心,獲得完整的復原機會,好讓靈魂得以追得上充滿幹勁時的步調。

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間的脈動,是讓我們持續擁有無窮動力的寶貴智慧。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蔣勳/文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蔣勳/文 我過去常和美術系的學生討論到,四年以後要到哪裡去、要做什麼、要在這個社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有些學生會說我要做畫家,如果買了房子和車子有剩的錢,覺得家裡有面牆很空白,會去買一張畫掛在那裡。
但是,到底畫家是不是等到社會溫飽之後的餘裕,才去照顧那片空白的牆,以及那幅畫?

不僅是對美術系學生,我想要談的是,如果社會沒有美、不重視美,它會出現什麼問題?個人的生命沒有美的認知,它殘缺了什麼? 如果他整個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不平衡,會影響到他長大以後,情感的部份無法處理。

我覺得美是各個學科做為人的一個單元,而感覺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份。 人類的味覺很早就在生存的感覺慢慢定位︰酸的、甜的、辣的、苦的、鹹的。

可是慢慢地在人類整個文明當中,味覺不再是味覺。 我們說某個人講話老是要刺激別人,講話酸酸的,這時候不是講味覺,而是他心理的狀況——有一點嫉妒,有一點得不到的不舒服。

我們說這個人嘴巴好甜喔,是說一種幸福感,甜是一種幸福感。 「辣」在口腔上是非常強的一種刺激。
我們說一個人「潑辣」,或是「辣妹」,都是把「辣」變成精神文化的狀態,訴諸於動物最原始本能的感官。它不做理性的提高、不做人文的修飾,是很過癮、是「爽了再說」、是當下刺激感官,而比較不是回憶性的。

談到「鹹」,我們讀《聖經》讀到耶穌在佈道時說,如果鹽失去了鹹味,還應該叫它做鹽嗎?台灣每年辦鹽分地帶的文藝營。為什麼要到鹽分地帶?因為布袋這個海邊是早期晒鹽的地方,他們希望這些作家能將鹽分地帶的勞苦與流汗的記憶,變成文學精神。

「苦」是被排斥的味覺,跟人生搭在一起,最後變成生命的一個記憶。從不愛吃苦瓜,變成愛吃苦瓜,從不知道父母會離開我,到父母都離開我,那個人生的滋味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不知道也許有一天在母親臨終的床前,要用什麼樣的生命去擔待這個難堪的時刻?如果沒有準備好、沒有庫存過,要怎麼過這一關? 過去的東西會幫助一個人度過這些難關。親人的身體受苦,而你卻幫不上忙時,也許所有的味覺的記憶會出來。
它是一個庫存的過程,因為庫存過,所以沒有被打敗、沒有慌張、沒有呼天搶地、沒有嚎啕頓足、沒有變成崩潰的狀態,因為生命幾千年來走下來、上萬年來都度過這個時刻,而它變成一個文化的力量。

這時候味覺會有好多的感嘆,然後變成所有的味覺都有很多的記憶在裡面。 甜太簡單,回甘才有味。

我小時候完全不吃苦瓜,我不知道為什麼到這個年紀,愈來愈愛吃苦瓜?而且是那種客家醃苦瓜,還帶著臭味,然後摻些小魚豆豉。 忽然發覺,我現在不愛吃甜的,我覺得甜對我來說,太簡單了。 還有一種味覺叫「回甘」。我們會說這個茶好好喝,用「回甘」。
回甘的意思是,一開始有點澀、有點苦,可是慢慢地從口腔起起來一種淡淡的甜味。 人生是經過這些澀味以後,才有所謂的甜,而那個「甜」不等於糖的甜,它不是單純甜味,而是人生經驗很多的複雜的變化。

有一次去紹興,朋友請我去吃飯。他說:「你沒有聽過那個『三霉三臭』,你不配來紹興。」
這個很狠喔,等於說人家要來作客,你還要通過那個三霉三臭。就是那個發霉的酸菜干,真的很臭,聞到以後會想吐的。 我們在紹興被他們灌得醺醺大醉,吃了三霉三臭之後,晚上我一個人在街上走。我走過魯迅紀念館、蔡元培紀念館、秋瑾紀念館,走過她被砍頭的那個廣場。

我不曉得這個小鎮記載多少近代歷史的記憶,好像人被壓抑、發霉的記憶,最後在味覺上出來。

通過霉和臭之後,還要存在、還要活著、還要有生存下去的力量。 我們現在再去讀《阿Q正傳》這樣的書,感覺那種生命好像真的發霉的感覺。可是在那樣的環境,我們還要存在、還要活著,而且還要自己想辦法,去通過那個臭、那個腐爛,重新生長出來。

也許因為我們在這麼幸福、安逸的環境中長大,對甜味的感覺很多,所以對苦味和臭味不太能感受到。 在台灣因為環境很好,有很多苦味和臭味被降低了。
有一個法國朋友跟我說,其實古老的文化最精的品嚐是臭味,臭的品嚐。我們會發現苦也好、臭也好,都是生命裡的卑微、生命裡的哀傷,都是生命裡痛的記憶。 蘇東坡從甜到甘的人生 蘇東坡在最落難的時候,在岸邊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寫出最好的詩句出來。

受到皇帝賞識時,他的書法好漂亮、工整、華麗,而且得意。因為他是一個才子,才子總是很得意的。

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讓很多人受過傷。 他得意的時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別人沒有他的才氣,當然要恨他。 但是他落難寫的書法,這麼笨、這麼拙,歪歪倒倒無所謂,卻變成中國書法的極品。

此時苦味出來了,他開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並不是你年輕時得意忘形的樣子,而是在這麼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見你的時候,在河邊寫出最美的詩句。 他原來是一個翰林大學士,但因為政治,朋友都避得遠遠的。

當時他的朋友馬夢得,不怕政治上受連累,就關說把那個地方的軍營靠東邊的地,撥給蘇軾夫婦使用,所以蘇軾就改名叫蘇東坡。

蘇東坡開始在那裡種田、寫詩,他忽然覺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裡爭這些東西?為什麼不在歷史上建立一個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時候寫出最好的詩。他有米可吃了,還跟他太太說,讓我釀點酒喝好不好?他還是要喝酒!

「夜飲東坡醒復醉」是說,晚上就在這個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歸來彷彿三更」則是,回來已經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鳴」是說,當地還有一個小孩幫他管管家務,但是他睡著了,鼻子打呼。
「敲門都不應」是指,蘇東坡敲門都不應。我們看到他之前的詩,敲門都不應,就要發脾氣了,可是現在就算了,他就走去聽江水的聲音,「倚仗聽江聲。」

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後,他覺得醜都可以是美。他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那時候跑到黃州的夜市喝點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壯漢,那個人就把他打在地上說:「什麼東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這裡混得怎樣?」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蘇東坡,然後倒在地上的蘇東坡,忽然就笑起來,回家寫了封信給馬夢得說:「自喜漸不為人知。」
我覺得是了不起生命的過程,他過去為什麼這麼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認識他,然後他常常不給人好臉色,可是落難之後,他的生命開始有另外一種包容,有另外一種力量。

所以我覺得,蘇東坡酸甜苦辣鹹百味雜陳最後出來的一個味覺是「淡」,所有的味覺都過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飯、一塊豆腐好像沒有味道,可是這個味覺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覺。

「無目的」的人生清涼 你會發現他在做官的時候,從來沒有感覺到清風徐來,但是從他的詩中看到,因為他不做官,才感覺到清風。 我覺得蘇東坡應該感謝的是:他不斷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點。
因為整個生命被現實的目的性綁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時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寫出這麼美的句子出來。 他可以感受到:歷史上那些爭名爭利,最後變成一場虛空。可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是因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個自我的循環。美到最後不管你是富貴,或是貧窮,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這個自我是為別人而活著,其實感覺都不會美。

所以這個「淡」是你經歷酸、甜、苦、辣、鹹以後,才知道淡的可貴。
所以他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回頭看我走來的這一生,心很靜,也就無所謂了。

「吃到飽」的文化象徵殘缺 如果這個社會不能形成一個品味,就會被人笑說「財大氣粗」。
就是說沒有能力把錢花到對的地方去,整個人的品,不會受到尊敬和尊重。
七○年代我們看到台灣經濟的起飛,這是我們非常自豪的,可是我們看到歐洲在生活上有時候會覺得慚愧,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樣去建立所謂「我要什麼」。

九○年代我有一個法國的朋友來台灣,當時最流行「吃到飽」的餐廳,他就問我什麼叫做「吃到飽」?「吃到飽」有多麼了不起的價值嗎?我就跟他解釋說,我們的過去是「餓過」,對食物其實沒有安全感,其實你要「原諒」它。

人有一段時間選擇性太少,會有一段時間需要補償,但是台灣現在不是這樣的狀況。這時候我們就要講說,吃到飽是一種沒有選擇性的方法,鼓勵在量上一直加大,但是吃到後來是不舒服的。可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來對待自己的身體?

我們用精神上吃到飽的方法,就像電視上吃到飽的文化,很多媒體給觀眾和聽眾的訊息好像是讓他們吃到飽:沒有選擇性、沒有一種質的提高,而是大量地一直塞。教育是不是?我擔心的是,如果也是的話,怎麼辦?生命長大後要如何在他的角色上選擇他要的?

只有是非,人生不可能豐富 從「喝」到「品」的差別是什麼?喝是一個純粹器官的反應,品是一個精神上的回應,我們說品嚐、品酒,「品」一定離開了純粹器官的刺激,而變為了某種精神上的回憶。

人生匆匆走過,如果沒有過程的話,生命最快就是從生到死就完了。

我們是否能慢下來去欣賞大自然豐富的顏色?我說的顏色不是畫畫的顏色,而是樹葉上的顏色,它不會只是一種綠色。一片葉子上的綠色是驚人的變化,因為陽光照下來,它厚的部份、薄的部份和透光的部份,是這麼豐富。

古代希臘、巴比倫人對星座的探討、中國古代人對紫微的探討,遠比我們今天精采。因為他們很安靜,透過視覺對於星座的轉移有非常細膩的紀錄與判斷,這個能力我們愈來愈喪失。喪失了之後,所有的知識只是從考試的是非和選擇出來,是一個簡化的過程,生命不可能豐富。

有多久你沒有脫掉鞋子、脫掉襪子用你的腳去感覺沙?我相信那個是美。找到你一部份還沒有老掉,在記憶中,是童年在通宵的海邊、在金山的海邊、在墾丁的海邊。你的腳掌曾經接觸過那麼濕潤、那麼柔軟的沙。
把那個找回來。 我去總統府演講時,就跟阿扁說,「阿扁你該休假了,你應該脫掉鞋子去感覺沙灘。」 我從七○年代回國,台灣黨禁和報禁都沒有開放,戒嚴時期,我們看到社會走向民主開放的狀態。

後來我看到經濟上的繁榮,與政治上的民主開放,但是人如果沒有做他自己,前面兩個都是白費。
他必須落實到找回自己的自信,不是在社會裡的排行,或是所扮演的任何一個角色,要覺得這個角色是我自己的選擇,是我自己要做的。所以對於我的行業、專業,我會享受,享受是一種美啊!

我到花蓮看到人在賣切仔麵,快樂得不得了。他跟我說這個麵是特別的,我碰水幾次,再拿起來再碰水,它很Q。我就覺得跟另外一個賣麵的差好多,他好快樂。他覺得他的行業是除了賺錢以外,有得意的東西,因為他有成就感,可是我們今天有幾個行業有成就感?

如果都是用排行榜跟功利的方法去看待生命設計的安排,很難找回這個真正的自我。而這個自我,絕對是我自己要做的,我做的時候很開心。

我常說美的庫存,美需要庫存。就是你今天有一個提款卡,你要去提領錢是因為你存過錢,如果你沒有存過錢的話,你提不出錢。

美需要在生命中不斷地庫存 我們的痛苦是,你在某個年齡層,某個行業裡發現:你的感覺沒有了,因為從來沒有庫存過。這個悲哀是,如果這個社會長期以來不庫存美,有一天你要去提領,會非常困難。

小時候我和姊姊到田裡去撈浮萍餵鴨子。我記得我把田裡的浮萍撈完,回家餵鴨子,第二天池塘裡又有滿滿的一池塘的浮萍,我從來沒有想到浮萍這麼小小點的生命,那個生命力這麼強。長大以後讀到蘇東坡的「一池萍碎」,我的記憶是可以提領我那個童年的記憶。

這個東西如何放到學校的體制裡,我無法想像,我總不能開一堂課帶孩子去撈浮萍。問題是,生活周遭的環境,自然還剩下多少? 在這個社會當中太多的排行榜,迷失了自己,而必須在大自然引發自己、解放自己。所以我覺得老莊的哲學剛好是儒家哲學的彌補,因為儒家總是要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莊子說,個人要走出去跟天地對話,做精神的釋放。 要獨自去面對自然,變成個人生命定位的尋找,才能夠平衡。
我不是否定剛講的排行榜是社會秩序,而是我們太缺乏另外一邊了。 自我沒有完成,每個人就會覺得自己很委屈,要為別人做這件事,到最後會有抱怨,而不是心甘情願地說︰我做這件事是我自己選擇的。

這就是說「美是無目的的快樂」,它任何現世的功利都沒有,它就是個單純生命開啟的過程。 做為健全的人若沒有這個部份,可以說這是另外一種心靈的殘障。

有一天他面臨到世界非常豐富的感受世界,卻無法感受,心理狀態會很枯燥,沒有辦法突破。 有一天,他結了婚,他的妻子跟他的情感,都不是是與非,而是在是與非之間有更多的變化,但他沒有能力去分辨這細膩的變化,會變成極度不快樂。 「考」出一個人的價值?

一個好的作家說,生命裡有一個時刻是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那是我們生命裡最重要的時刻。
當我們面臨父母親臨終的時刻,我們不知道那個時刻是怎麼度過的。我們無法寫詩、任何音樂也沒有辦法安慰我們,但是它一定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那樣的時刻,你握著他的手,希望用你的指溫去溫他冰冷的手,把所有的指溫都給他。
我相信那是人走向完善的一個重要的過程。

如同在SARS的時刻裡,醫學院的學生拒絕到病房去。這時候,醫學對他來說,是不是一個功利?而缺乏另外一個「人」的動機在裡面?不知道。但是我們不能去指責這些孩子,因為他們這麼年輕,他們的反應,就是社會最直接的反應。

那麼我們要問的是︰促成社會最應該有夢想、有熱情的年輕人做這樣的決定,是社會出了什麼問題?這個社會少掉什麼東西?我們恐怕要問這個:他是不是對生命沒有感覺了?他對生命裡面到底應該如何去承擔他的重量,以及去承擔他自己對生命之間最好的關係?這是我所關心的。

可是我到今天為止,我們的考試,還是無法考出這個部份。美和宗教都是信仰,你沒有這個信仰之後,所有的知識都會變成負擔。

有了信仰之後,所有的學習和知識才會回來變成智慧,所以美是使知識變成智慧的一個關鍵。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假魚漿充魚丸 消費者要明辨 // 你吃的是魚漿 還是卡德蘭膠?吃過量會營養不良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

你吃的是魚漿 還是卡德蘭膠?(阿樂提醒你~)

添加物喧賓奪主 一兩公克就能做出大量 素食產品、關東煮、甜不辣、火鍋料 口感亂真





********************************************************
【2008-07-21/聯合報/A1版/要聞】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您喜歡吃關東煮嗎?您一定以為都是由魚漿製成的。抱歉,在廠商成本考量下,過去多用在素食產品的卡德蘭膠(Curdlan Gum),已大量用在黑輪、甜不辣、魚丸等魚漿製品,且比重越來越多。

卡德蘭膠是衛生署核定的食品級添加物,只需要一兩公克就能做出大量商品,成為不景氣下業者節省成本的利器。每到秋冬,在便利商店和路邊小攤販熱賣的關東煮,甚至賣場熱銷的火鍋料,就有不少「卡德蘭膠」產物。

不願具名的代工業者指出,景氣不好,通路不願商品漲價,一支黑輪成本才幾塊錢,但十年來都不調價,現在魚漿稀少「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只有在不改口感下積極提高添加物比重。

廠商指出,卡德蘭膠屬於菌類發酵後的醣類,熱時有可塑性,冷卻後凝固有脆度,可以增加食物口感,過去最常用在素食產品。可以做出的素海鮮,包括海參、花枝、墨魚、魚片等產品,甚至宴席上,配著西生菜燴煮的鮑魚成分也是以卡德蘭膠為主,再添加鮑魚萃取物,經過調色和調味後,就成了幾可亂真的鮑魚,平均一百元的鮑魚,成本只要十元左右。

國內最主要供應商、振源食品化工原料負責人許庭禎無奈指出,近年來他供應的客戶擴大到不少食品加工業者。特別是各項原料價格大漲,魚漿更是缺料,不用卡德蘭膠,「魚丸價錢貴到你買不下去」。

許庭禎說,他所出貨的原料,二○○二年以前,國內一年使用量僅十噸,但近年來快速增長,估計今年就要用到五十、六十噸左右,他估計添加卡德蘭膠產品的產值,一年超過三千萬元。

許庭禎強調,食品添加物並非完全對人體有害,他說,若以標準程序生產魚丸、甜不辣,可能還會因原料含糖油過高,影響食用者健康。但卡德蘭膠這類添加物就像蒟蒻或明膠,對人體有飽足感卻不含過多油分,消費者應該還能接受吧。

**********************************************

2008年07月22日蘋果日報【陳柏因、朱正庭╱台北報導】

 媒體報導部分市售魚漿、肉漿產品為節省成本,會添加卡德蘭膠以減少肉類比率。衛生署昨表示,卡德蘭膠是合法食品添加物,對人體無害,但包裝食品須依法標示;醫師和營養師則說,若吃太多甚至用來減肥,恐造成營養不良、發育遲緩,須更多研究證明是否確實無害。



 無熱量屬膳食纖維
 衛生署食品處副處長謝定宏說,卡德蘭膠多以百分之二到六比率加入素食製品,以增加彈性,逾一成即會口感太硬,應無添加過量問題,各國都未訂上限;魚漿、肉漿因含蛋白質,攪拌就有彈性,即使為保水、乳化而添加,比率也僅千分之一到二。

 謝定宏強調,卡德蘭膠每公斤要五、六百元,仍有其他約半價黏著劑可選,業者若為省成本不會大量添加;現規定有添加的包裝食品應標示,以往稽查素食製品多未違規,若外界擔憂葷食製品恐添加,也將列為稽查重點。素食餐廳指出,含卡德蘭膠的素海鮮使用已久,但健康風起,已多改以新鮮蔬菜為主。

 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說,卡德蘭膠屬膳食纖維,無熱量或營養價值,但吃了有飽足感,國外曾用於減重及血糖控制。平日吃含少量的製品並無問題,若特地用來減重應小心營養不良;消化道或腎臟病患勿吃,以免消化不良或增加腎臟負擔。

 吃過量會營養不良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研究已知卡德蘭膠是無毒性、無致癌性或無生殖毒性的微生物代謝物,但高劑量恐產生子宮良性息肉,老鼠吃過量會營養不良,提醒需高蛋白飲食的兒少及病患不宜吃過多。

卡德蘭膠(Curdlan)小檔案
◎成分:糞產鹼桿菌的代謝物
◎性質:經美國官方核准的天然微生物多醣體,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
◎作用:3%卡德蘭膠液加熱至80℃以上即成凝膠,冷卻後在常溫下質感脆,加入食物可增加黏性與咀嚼性,使其更具彈性和Q度
◎價格:每公斤約500~600元
◎添加:
.素食食品添加比率約2~6%
.魚漿等葷食食品約千分之1~2
.添加過多會口感過硬,但對人體無害,各國都未訂定添加上限
**********************************************************

假魚漿充魚丸 消費者要明辨 (記者翁新喬報導)食品添加物處處存在,讓許多民眾吃了不自覺,還以為吃到的是「真材實料」。市面上的火鍋料如魚丸、黑輪等,並非是由魚漿製成,其實幾乎全是「卡特蘭膠」,民眾購買時要看清標示。消基會秘書長游開雄認為,應明文規定使用量,避免生產商使用過量。

卡德蘭膠是像蒟蒻、明膠之類的另一種添加物,可以做出關東煮、火鍋料,還可製出素海鮮,如海參、花枝,甚至鮑魚,如此成本只要十元左右,成為不景氣下業者節省成本的利器。雖是衛生署核定的食品級添加物,但目前使用量還未確定。

游開雄呼籲生產商若於食品添加卡德蘭膠,應註明清楚,不要以低成本高價販售欺騙消費者,否則將涉及違反公平交易法。消費者購買時也應慎選,如海參可於生鮮超市購買,新鮮還可見其內臟,不要買內壁光滑、已處理好的,避免買到不實假海參。若民眾購買到與標示不符的食品,可直接向消基會申訴,將會依法定條例處理。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09/04/25

如何誠實面對憂鬱症(躁鬱症) / 症狀診斷評估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如何對抗憂鬱症 最近社會大眾有越來越多人有憂鬱症,或者是躁鬱症的傾向,甚至演藝圈當中的許多藝人也陸續傳出了精神問題的警訊。

與大家分享一篇從國家網路醫院轉載的文章,現代人不管是在生活或者是工作上,壓力蠻大的,不管有沒有憂鬱症的傾向,看看這些紓解壓力的小妙招都是不錯,您說是嗎?

 誠實面對【憂鬱症】

 1.面對憂鬱要處之泰然,因為悲傷是必經的常態

 2.找些事情做,轉移注意力,例如散步、下棋、騎腳踏車、閱讀等

3.從記憶中尋找快樂  

 4.找朋友頃訴,加以發洩

5.大哭一場,盡情的流淚

6.冷靜的分析情況

7.凡事只求盡力,結果的呈現並非自己可以決定

8.運動有助於克服憂鬱症,如果平日就有運動的習慣,不妨試著耗盡全身力氣

9.塗鴨,以寫字或畫畫來抒發感受

10.直接的問清楚懷疑的事情

11.找些很乏味的事情做以分散注意力

12.放鬆自己,慢下腳步

13.憂鬱時避免做重大決定,以免決策錯誤使憂鬱更嚴重

14.即使情緒低落,還是要尊重他人,不可遷怒他人

 15.遠離百貨公司,避免不理性的購物

16.關緊冰箱,避免以吃東西扺抗憂鬱的衝動

17.營養能控制情緒,維他命B群可以幫助扺抗憂鬱
 

***********

篇名 淺談憂鬱症、躁鬱症 

作者 蕭欣恬。



壹●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將憂鬱症、癌症及愛滋病,共同列為在二十一世紀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三大疾病,確實有必要多了解憂鬱症、躁鬱症這個隱形的情緒殺手。

情感性精神病中尚有憂鬱症等其他疾病,選擇憂鬱症、躁鬱症來談主要是因為此種疾病如同精神分裂症,遺傳因素是該疾病的重要相關因素,憂鬱症、躁鬱症病因中遺傳的角色甚至較精神分裂症來得重要,憂鬱症、躁鬱症是所有精神疾病當中顯現出最高遺傳相關的一個疾病。

此外憂鬱症雖與躁鬱症中的鬱期具有相同的憂鬱症狀,但是他們的病程、病因與治療方法不盡相同,於是不在同列當中討論。

情緒低落其實是生活中極普遍的經驗,偶而寂寞、沮喪或情緒不佳,可以說是對壓力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通常也會在短時間內自動恢復正常。而現代人,
每天面對十倍速競爭的環境,接踵而至的資訊,瞬息萬變的趨勢,都市生活空間的擁擠,個人角色的多元,都讓人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大;加上人際關係以功利為重,

人情淡薄,精神負荷就在這樣的神經緊繃下變得不堪一擊,使有些人無法承受壓力而造成心理或者生理上的疾病。者就是憂鬱症、躁鬱症產生的根本原因,以下就這兩種症狀作一比較與探討。

 貳●正文

一、文明疾病及症狀概述、


01.造成文明疾病

 A.生物因素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失去平衡,主要是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兩種。

發現了抗鬱劑且使用在臨床上對內因性鬱症患者有快速的療效。之後在藥理學上更進一步發現,這些抗鬱劑的最主要作用是增加腦內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NE)和血清素 serotonin(5-HT),
因此班尼(W.E. Bunney)與代維思(J.M. Davis)提出內因性憂鬱症患者可能是腦內 NE 或 5-HT 濃度降低所致的假說。雖然上述的假說仍有待證實,但的確為鬱症的生物病因理出了一個可循的線索。

 B.心理因素

 a.人格特質以完美主義及依賴性的人格特質較易罹患憂鬱症 b.負面悲觀的思考習慣。C.社會因素a.孩提時的創傷經驗;負面的生活事件,如失業、負債、失去親人、身體重大疾病…等b.挫折的人際關係,如婆媳不合、夫妻衝突、親子問題、被朋友背叛、出賣等各種環境中所發生足以影響個人的重大事件。

 02.症狀概述及圖表

A.概述憂鬱症和躁鬱症兩者都是常見的情感性疾病,因為他們主要的症狀是影響個體的情緒。憂鬱症,也被稱為「心的感冒」,是常見的疾病。但往往因為自己忽略或一般人錯與「精神病」相提並論而不敢承認,錯失及早治癒的良機。  

憂鬱症不是個抑鬱、內向寡歡者的專利。情緒起伏極大,也是致病的根源。平日工作狂熱,深人緣的人,同樣有得病的可能。因為長期送往迎來,過於配合周遭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就逐漸失去了我(註二)。

躁鬱症,是一種週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又稱情感型精神病,是次於精神分裂症之第二常見精神病
每個人一生中,可能罹患病率為 0.4%。

許多人誤以為躁鬱症是指煩躁(焦慮)和憂鬱,事實上,躁鬱症是指「狂躁」和「憂鬱」的交替或混合發作。

一個人的基因生化以及環境因子都在疾病的發作及治癒後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腳色。
現有理論傾向於有些個體先天即比較容易發生腦部化學物質不平衡的現象(和遺傳相關),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只是促使發病的近因,所以躁鬱症患者的手足和子女有較高罹患躁鬱症的比例(註三)。

B.圖表憂鬱症躁鬱症不安和易怒長時間悲傷 或者哭泣食慾或體重明顯改變食慾及睡眠上的明顯改變沮喪焦慮或是空虛的感覺易怒,
容易擔心,躁動或焦慮感到沒有希望,悲觀.悲觀或者冷漠失眠,早醒,晚睡喪失精力或持續的嗜睡感到罪惡感和沒價值感感到罪惡感和沒價值感不易集中精神記憶或判斷. 

無法專心或無法做決定 沒有精神 虛弱 活動減少 無法從活動中得到樂趣 持續的生理病痛 無法解釋的身體疼痛 有自殺的傾向 反覆的自殺念頭  誇大的想法、幻想自大妄想,膨脹的自我意識

二、症狀探討

 01.罹患統計變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等的研究中發現,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人罹患此症狀,衛生署也指出,統計顯示,國內目前約百分之三的人口罹患憂鬱症、躁鬱症,而終其一生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會得憂鬱症、躁鬱症,其中女性約佔百分之二十至二十六、男性佔百分之八至十二;
另台灣精神醫學會方面也保守估計,憂鬱症、躁鬱症終生盛行率約為百分之五至十,進而推估台灣至少有百萬人曾經、未來或正為憂鬱症、躁鬱症所苦。衛生署指出,台灣自殺死亡者約百分之七十至九十有精神疾病症狀,其中又以罹患各種憂鬱症比例最高;而自殺患者中,有七成五曾於自殺一年內、
及百分之四十五曾於一個月內曾就診基層醫師,卻僅有二成左右的病患於一個月內接觸過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粗估國內憂鬱症、躁鬱症患者就醫可能不及六分之一。

02.症狀診斷評估

 A.不可忽視的常有現象 

a.是否高昂的情緒、過度的樂觀和自信? 
在此問題中,"對於任何事情覺得很愉快,一切都棒極了。頭腦清澈且思考迅速,所有的害羞都不見了。覺得輕鬆自在,充滿了自信,以往無趣的人事物也都有趣了起來"。

 b.說話速度快、思考快速和衝動? 
這個問題裡,"思緒越來越快,快到無法掌控。有趣的事開始荒唐走樣,朋友們開始害怕接近,變的極容易生氣,但是又很害怕,使得漸漸無法控制自己"。

 B.症狀判斷及藥物治療
 
a.與精神分裂症相似嗎? 
這個問題中,因為無用妄想、罪惡妄想、懲罰妄想、疾病妄想、貧窮妄想、幻聽等症狀,常易使醫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
而身體動作突然變慢、講話音調變單調或變得沈默不語、無法解釋地情緒激躁、無法解釋地常常哭泣、常常顯得很害怕或緊張、突然變得有攻擊性、有反社會行為、開始使用酒精或其它成癮性物質、不停地抱怨身體某部位疼痛不適,卻又找不到病因,大都為患有憂鬱症的嚴重症狀。
 
b.偏方為有效治療嗎? 
此問題中,因為此兩種症狀本身具有慢性化與反覆發作的特性,有人在觀念不清的認知上,會求神問卜、嘗試偏方,不僅延誤治療時機,有時剛好事出巧合,碰巧遇到了復原期,就誤解偏方有效,於是症狀就在其慢性擴張的蔓延下反覆發作,甚至越演越烈。雖然目前尚無法根治,但可以短暫藥物治療控制,穩定時若一般人,減輕症狀或發作次數。

病患及家屬若及早接受治療,規則服藥,不因病情穩定而自動停止治療,可使病人維持正常穩定生活與工作。目前憂鬱症、躁鬱症的藥物治療,以情緒穩定劑為主,包括鋰鹽、帝拔癲、及癲通等,後兩者雖為抗癲癇劑,但對憂鬱症躁鬱症之鬱或躁均有效。

一般認為使用鋰鹽可達70%左右預防發病效果,若是2年內發作2次以上,則考慮長期服用鋰鹽,有腎功能障礙或嚴重心臟病患者,不適合用鋰鹽治療。所以,切忌急病亂投醫,掌握發病徵兆,及時掌控治療時機(註一) 

03.選擇

憂鬱症、躁鬱症的重要因素有一部份的躁鬱症患者一開始是以憂鬱症為表現,尤其是年輕的患者,所以躁鬱症和憂鬱症有時並不易區分。至於單極性的躁症則十分罕見,
如果是發生再四十歲以後則需要考慮可能是神經學及其它生理方面的病變。

參●結論 

現在很多人對於躁鬱症都是望文生義,覺得自己很憂鬱,有時脾氣很壞,很浮躁,就自認為這就是躁鬱症,反正有"鬱"又有"躁",就叫做躁鬱症,

其實真是大大的誤解。而有憂鬱的情緒,也不代表你一定是憂鬱症,必須要有持續的情緒低落,甚至影響到你正常的上班或是就學。過去因為精神疾病的資訊不足,
很多人有病,卻不願意看醫生,或是羞於承認自己有病。藥物治療憂鬱症、躁鬱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通常會遇到病患不願意服藥的這個問題,病患通常會因為否認自己有病,不服氣,自行嘗試未經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藥物副作用,
甚至是沈迷於享受憂鬱症、躁症所帶來的快感,而不願意服用藥物控制病情,徒增發病過程的痛苦。

此刻,精神科醫師或其他精神科工作人員,會透過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家族治療、復健治療等等社會心理學的方法,來協助病患與其家庭面對疾病,以健康的態度來適應躁鬱症。

有疾病就應當就醫,否則會越來越嚴重,到最後甚至難以醫治。現在媒體資訊發達是一件好事,但是資訊浮濫卻有點造成大家自己亂貼標籤,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放鬆心情,迎向陽光,

這才是對抗現代文明病的上上策。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09/04/21

在部落格上貼地圖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果子髮藝-永和市智光街37號1樓
ps:這是我外甥女.貝蒂的髮形工作室
因為工作室部落格上沒有地圖.所以幫它連結google的地圖
要剪頭毛.找她就對啦!!!

1.搜尋'"google的地圖"
2.輸入地址
3.把右邊的連結碼複製下來
4.貼在部落格上的新文章編輯區.或新工具區就好啦!!
5.是不是很簡單內...


檢視較大的地圖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09/04/16

如何讓IE瀏覽器窗口始終保持最大化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在操作系統裝好以後,打開IE瀏覽器窗口總是默認顯示為常規窗口,不拉動滾動條看不見整個網頁,只好按「最大化」按鈕。再點擊裡面的鏈接,出來的還是常規窗口,在看全網頁還需您還得單擊按「最大化」按鈕。於是拉動邊框,將常規窗口拉到整個屏幕,哪知道關閉該窗口後,重新打開IE瀏覽器窗口還是默認的常規窗口。真煩人!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夠讓IE瀏覽器窗口一打開就是最大化狀態,省得多次點擊「最大化」按鈕的麻煩呢?

辦法當然是有的,看我的:先關閉所有的IE瀏覽器窗口鼠標右鍵點擊快速啟動欄的IE瀏覽器圖標,在出現的快捷菜單中點擊「屬性」,系統隨即彈出「啟動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屬性」對話頁面,點擊「快捷方式」標籤,在出現的頁面的「運行方式(R)」中單擊右側的下拉條,選擇「最大化」。之後按「確定」退出。打開IE瀏覽器窗口,點擊裡面的鏈接,接著關閉先前打開的IE瀏覽器窗口,只留下這個鏈接頁面,拉動邊框將其窗口拉到整個屏幕,然後關閉該頁面。

從此,您打開IE瀏覽器窗口直接就是最大化的頁面了。

如果這方法不靈,那可得改修改您的計算機的註冊表了,方法:打開「註冊表編輯器」,找到

[HKEY_ 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Desktop\Old WorkAreas]

然後選中窗口右側的「OldWorkAreaRects」,將其刪除;在「註冊表編輯器」中找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選擇窗口右側的「Window_Placement」,將其刪除;退出「註冊表編輯器」,重啟電腦,然後打開IE,將其窗口最大化,並單擊「向下還原」按鈕將窗口還原,接著再次單擊「最大化」按鈕,最後關閉IE窗口。以後重新打開IE時,窗口就正常了!

目的:把IE6開的第2個[鏈結]視窗放到最大. 因為不想再[按最大化]或[最上空白橫欄按2下]

方法: IE6圖示(右鍵內容)把[標準視窗]-->最大化 (其實一般開啟IE6應就是最大化了)

連上[特定網站]會開第2個IE6視窗鏈結(若新開第2個IE6不是最大化,參考下列abc步驟)

a.[用滑鼠調整--第2個鏈結IE6視窗 (上下左右) 到最大]
b.[第2個IE6最小化] . [還原] . [最大化]
c.[關掉第1個IE6視窗] [然後再關掉第2個鏈結IE6視窗] <-- 這裡重要步驟要對. ***這樣應該就ok了***



這簡單...教你一個方式....
你在開第一個視窗之後,讓他最大化,再點某個連結
去跳出第二個視窗..
再把第二個視窗最大化。再依序把第一個視窗和第二個視窗關閉!!

再重開一下IE,這時開出來的IE已經是最大化了...
再從裡頭的連結去選擇"在新視窗開啟"
這時候開出來的IE就是最大化的!!




1.執行regedit,進入登錄編輯器。

2.找到「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機碼,修改「DragFullWindows」為「1」,即可完成開視窗為最大化動作。

--------------------------------------------------------------------------------

jui62112001-07-21, 04:36 PM
ㄟ! 我都是這樣做
1. 開一個IE (所有加起來 "1" 喔!)
2. 調整到我喜歡的大小
3. close it and open it again! 這就是每次新開的IE 大小 (IE 自己會記住啦!)

mmm...假如你一定要 Max ...就用手調成 "nearly" MAX 囉....

--------------------------------------------------------------------------------

simonpanda2001-07-23, 01:01 AM
我忘記在哪裡看的,只要把IE放到最大,按住Alt不放再關掉IE....下次開啟就會最大化了!!
試試看!!不一定有用.........不過我試都有用!

--------------------------------------------------------------------------------

thome2001-07-30, 12:14 AM
最初由 iget
1.執行regedit,進入登錄編輯器。

2.找到「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機碼,修改「DragFullWindows」為「1」,即可完成開視窗為最大化動作。

以上各位大大的方法都用了
包含下載程式
不過好像沒有用
除了用IE新增視窗,及直接點選IE視窗會變到最大以外
其他如在點選超連結連結網站都還是一樣
無法使他變到最大
還是程式安裝有誤有人可教教我嗎?

--------------------------------------------------------------------------------

-------------------------------------------------------------------------------

以上各位大大的方法都用了
包含下載程式
不過好像沒有用
除了用IE新增視窗,及直接點選IE視窗會變到最大以外
其他如在點選超連結連結網站都還是一樣
無法使他變到最大
還是程式安裝有誤有人可教教我嗎?



--------------------------------------------------------------------------------

另外提供斌斌小站-IE 視窗不會在一開啟時就到最大
http://home.pchome.com.tw/computer/chengbin/computer_tips/computer_ie4_tips/20010221/max.htm
===========================================
是不是只有一條視窗列,下面什麼都沒有呢,每次都要按最大化?
如果上法均失效(最大化,關閉,機碼)
提供我的經驗:
當開了IE以後(只能在畫面留那一個IE),將那個視窗列以手動拖曳至視窗的最大極限.
按CRTL鍵+右上角關閉鈕(X)
再開IE,試試看!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黃春明小說研究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徐秀慧碩士論文.黃春明小說研究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c/chhi-siu-hui/sek-su/05.htm

 一、經濟殖民的家國寓言小說 從黃春明創作年表來看,他從<青番公的故事>(1967.4)到<甘庚伯的黃昏>(1971.12)經營八、九個篇章的鄉土小說之後,隨著台灣現代化進程的速度,他也很快地就意識到社會變遷速度的急迫性,他開始描寫走向市鎮的小人物。於此,我們可以看到黃春明的視角,離開了那個他在1974年遠景版《鑼》的序言裡所說的從此「不再飄泊流浪」的小鎮。

台灣現代化速度之快,似乎不容他停留在對逝去的鄉土唱太久的輓歌。
 張系國認為在急遽工業化的台灣,想要從現實世界割劃出一美麗的理想世界,
是殊無實現的可能,困擾著台灣作家的問題,可歸納為兩種對比:浪漫(酒神式的追求)\現實(阿波羅式的理解),
或是回歸(回歸鄉土、母體、故國)\出走(成為浪子,擺脫舊傳統),此兩層對比可作為理解台灣小說的架構。張系國並且認為: 從理想世界的憧憬,到對不理想世界的痛貶,台灣小說相當程度表現了台灣社會理想與現實的強烈衝突。

中國知識份子的悲劇意境,從屈原以來,都是對中國(大地、母親)情感上的矛盾。此一矛盾,由於台灣的特殊處境,對台灣作家尤其尖銳。

(1) 黃春明的羅東世界,
顯然比沈從文的湘西世界,面臨著更快速的變遷腳步,黃春明本人因為工作閱歷的增廣見聞,以及受到時代反殖民經濟議題的影響,以浪漫之情經營如騷賦般的鄉土故事,
逐漸為寓言成分加重的市鎮(或城市)小說所取代。

浪漫的回歸(大地、自然母體)在急遽工業化的台灣畢竟不是救贖之途,只好從理想世界或家園中出走到現實社會,直視現實世界的問題。黃春明筆下的小人物,
從欲挽留農業社會變遷腳步的老人代表的是台灣社會要從前現代進入現代化社會的陣痛期,一種回歸舊社群之懷鄉意識,
一轉為流浪到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其所象徵的是台灣經濟起飛時期青春的生力軍。

此一經濟起飛的代價,卻是建立在離開了至情至義理想家園的年輕人,來到疏離冷漠的城市,他們猶如城市裡遊俠列傳,但是他們的精神面貌,卻突顯現代化過程下的台灣人,從對物質需求演變到喪失精神寄託的病變。

 在<兩個油漆匠>、<蘋果的滋味>和<小琪的那一頂帽子>就已經逐漸透露出,黃春明對那個「完整世界」(社群共同體)的鄉土家園消逝的焦慮,這幾篇小說所呈現的是一種如「異鄉人」的氛圍。故事中的小人物儘管離家不遠,
但他們來到的市鎮,代表的是迥異於故鄉的情義世界,他們暴露在水泥高樓林立、汽車橫行的疏離、陌生的都市叢林中,小說中充滿死亡(如<兩個油漆匠>的阿猴、<小琪的那一頂帽子>的林再發)和畸零人(如<蘋果的滋味>中江阿發的截肢、<小琪的那一頂帽子>中小琪的頭蓋骨)的恐怖意象,
這些離鄉背井所遭遇的事件,流露出作家黃春明對鄉土淪陷的隱憂和焦慮,非用這些生死的事件和恐怖的意象不足以表徵,同時也流露早期存在主義式的思考。

面對經濟起飛後多元化的社會現實,這些被都市泯滅的小人物,顯露了作家黃春明在承認現代化是必要的前提下,對於鄉土淪陷與社會現實的無力感。 六0年代末年黃春明鄉下人進城的城市小說沒寫幾篇,前述第三章所分析的七0年代家國主體性的問題意識,就困惑著黃春明,他很快將台灣受日本殖民的歷史
,以及美、日經濟殖民的社會現實融入小說,首先,是在<甘庚伯的黃昏>中,
描述被日本殖民政府派去南洋戰場回來的阿興,戰後回來變得既瘋又啞,指控著日本殖民政府發動侵略戰爭、派遣台灣殖民地人民至前線作戰的不仁不義。

<甘庚伯的黃昏>裡阿興的瘋啞,可視為象徵著當時的台灣人對日本殖民經驗的沈默抗議,
因為日本對台殖民的歷史記憶,在1945年後來台的蔣氏政權對日實行所謂的「以德報怨」,卻對內施行白色恐怖,戰前日人治台的歷史,在七0年代以前幾乎成為台灣社會思想的禁區。 班雅明在<說故事的人>中,說明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構想,甚至是道德世界的構想,
一夜間產生難以置信的改變。這種改變促使人事成為資訊的碎片,逐日地否定著人與人之間經驗的交流。他說: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一個仍沒有停止的過程開始變得清楚。

不是察覺到嗎?戰事結束後從戰場回來的人顯得沈默寡言他們可溝通交流的經驗並沒有豐富了,而是更加貧乏;十年之後湧現的戰爭書籍絕不是可以口傳的經驗。這是不足為怪的,沒有任何事情會比戰略考慮的經歷、通貨膨脹的經歷、身體置身於機械化戰爭的經歷和有權有勢者的道德經歷更為徹底地否定人生體驗。

(2) 這一段話很可以用來詮釋、理解阿興從戰場回來瘋啞的背景,黃春明反對不義之戰的創作意識,後來表現在<小寡婦>裡兩位美國越戰的大兵湯姆和比利的經歷上,
他們在預備營所受非人性的訓練湯姆甚至為了紀律,槍殺了同營一個反戰而企圖逃營的朋友以及在越戰中所經歷慘絕人寰的記憶,小說中描寫他們經常藉服用迷幻藥來麻醉自己,忘卻這些不愉快的記憶。黃春明在小說中,諷刺美國政府獎勵立功的越南大兵來台渡假,是讓他們藉由性消費以發洩他們在越戰中血腥的記憶,
再重返戰場殺戮,這種慰勞軍人的戰事策略,一向自居「自由世界」首領、高舉「人權」的美利堅帝國,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勝國姦淫婦女的行徑,又有何異?

這跟美國發動武力去干預越南的內戰,又高呼為「自由世界」而戰,其不義的暴行有著高度同質性。 <甘庚伯的黃昏>,發表於1971年12月,明顯的與當年的保釣運動反日的民族意識唱和。

我們在此已可看到黃春明的小說中,初步碰觸台灣受日本殖民歷史的陰影,在這篇小說裡,黃春明以甘庚伯受難卻具樂天性格的形象他依附在如母親似的鄉土所具有的生活韌性,撫平了戰後二十幾年來承受既瘋又啞的兒子的折磨可視為台灣鄉土大眾根植在母親的土地上,默默承受歷史傷痛,
形成強韌的生命力的象徵。然而,在快速變遷的台灣社會現實下,這種鄉土家園和這種鄉土人物都日漸在消逝中,黃春明這種必須在浪漫與自由心境下才能經營的鄉土哲學,也面臨著時代的考驗。七0年代台灣的時局,
從保釣運動知識份子祭出五四的口號「外抗強權、內除國賊」,說明了台灣社會面臨和五四類似的社會情境,使知識份子重拾感時憂國的文化傳統。

從<甘庚伯的黃昏>這篇小說開始,黃春明的小說篇篇都不脫台灣受美、日帝國,在政治、經濟或文化上殖民的影子,而且一篇比一篇顯露更尖刻的譏諷意味,一篇比一篇顯現他對社會現實批判的無力感,也披露了他對家國主體面對強勢的外來文化傾軋的焦慮。 如前第二章所述,
受到釣魚台運動的啟發,台灣反美、日強權的民族情緒,
首先爆發於1972年2月和9月關傑明首先指陳現代詩是「文學殖民地主義」的產物。

在1973年7月唐文標掀起的現代詩論戰還未延燒開來之前,黃春明就於1972年12月發表了<蘋果的滋味>,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影射台灣受制於美國經濟殖民,以嘲諷之筆道出台灣主體性的殘廢。小說中的江阿發被美國格雷上校的轎車撞到,以截肢的代價,換取一家人的生活改善,當他們從格雷上校的手上,接到兩萬塊的慰問金,數目金之龐大,竟把阿發夫妻嚇得不知所措,
「他們兩個只覺得做錯了什麼事對不起人家似的不安」,原先對格雷上校不小心的抱怨卻轉為內疚。當一旁的警察說阿發是運氣好,如不是被美國車撞到,恐怕已經躺在路旁,用草蓆蓋著,「阿發一下子感動涕零的說:『對不起!謝謝!對不起!對不起,……』」。黃春明曾表明:「我不願意讓我的同胞有奴性的觀念在,所以我寫下<蘋果的滋味>。」

(3) 之後<莎喲娜啦‧再見>(1973.8.15)(4)中,公司小職員黃君奉主管之命帶日本人嫖女性同胞,陷於進退兩難的心理交戰,接著是<小琪的那一頂帽子>(1974)的王武雄朦朧的看到代理日本快鍋公司許諾給推銷員的美麗遠景(就好像王武雄看到小琪帽子下那張美麗的臉龐,朦朧的懷著十年娶妻計畫的遠景),有違良心推銷著危險的快鍋。

以及<小寡婦>(1974)裡妓女的出賣肉體給越戰美國大兵,並用國粹文化「小寡婦」的名義加以包裝。
此一從出賣勞力、截肢肉體到消費國家文化尊嚴的過程,推而極致的就是鄉土文學論戰期間發表的<我愛瑪莉>(1977.9),小說中在洋機關上班的陳大衛對老闆的雜種狗極盡呵護之能事,並為此妻離子散而在所不惜。

 1971年保釣運動以後興起的民族意識,敲醒了長期在白色恐怖思想禁錮中的知識份子。黃春明也不例外,這種市鎮小知識份子的無力感,和黃春明同一「世代」的陳映真與王禎和(5),他們在七0年代的文章著作,在反西化的聲浪下,
共同流露出對鄉土淪陷的焦慮,反映了知識份子對國家民族的感情,以及他們對凝聚民族認同的迫切之心。王禎和的文學視角離開了筆下的花蓮故鄉,
<小林來台北>(1973.11.15《文季》第二期)代表純樸鄉下人的小林,置身於國際化、現代化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台北都會,與航空公司員工崇洋媚外的洋奴嘴臉,形成對比,流露出作家對台灣受美帝強權在經濟上與文化上的殖民焦慮。陳映真以許南村的筆名發表的<試論陳映真>(1975.9.26,小說集《第一件差事》序),
他一番銳利的對自我的解剖,道出市鎮小知識份子對社會現實的憂悒和無力感,
很能反映當時知識份子的心理。他認為:市鎮小知識份子,他們出身農村成為知識份子而向市鎮遊移,在現代社會層級結構中,身處社會的中間地位,景氣好時,很容易向上爬升從社會上層得到不薄的利益,當景氣阻滯時,
也很容易顯得沮喪、悲憤和徬徨,而向社會下層淪落。

所以: 市鎮小知識份子在社會的中間地位,對於力欲維持既有秩序的上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對於希望改進既有的社會下層,又不能完全認同,於是他們的改革主義就不能不帶有不徹底的、空想的性格。 這種憂悒無力的市鎮小知識份子的典型,
在台灣文學史上並不陌生,最典型的前身就是日據作家龍瑛宗,他在<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中,主角陳有三欲往上層社會爬升而不能,終懷抱著幻滅的理想往下層社會墮落。

陳映真分析自己早期的小說出現蒼白無力、沒有行動能力的帶著理想主義的知識份子,正是因為,當時的他: 不曾懂得市鎮小市民的社會沈落,在工商社會資金累積吞吐運動的過程中,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幾乎是一種宿命的規律;他不曾懂得從社會的全局去看家庭的、個人的沈落;他也不曾懂得把家庭的、個人的沈落,同自己的國家、民族的沈落聯繫起來看。

 但是陳映真肯定,在歷史的轉形時期,市鎮小知識份子的中間地位,使他們往往比任何人都早而敏銳地預見一個舊事物的枯萎和新生事物的誕生。所以,在歷史的轉形期,市鎮小知識份子的唯一救贖之道:「便是在介入的實踐行程中,
艱苦地作自我的革新,同他們無限依戀的舊世界作毅然的訣絕,從而投入一個更新的時代。」在新詩論戰後,文學的社會性、民族性被提出來的氣氛下,陳映真滿懷希望的看待:「以黃春明等為代表的、擁抱廣泛生產者的小說出現了;
以《文季》季刊為指向的社會的、批判的、愛國的文學道路劃出來了。」
(6)陳映真在此中顯露身為知識份子的自覺意識,正可以理解為何詹明信會說:「在第三世界的情況下,知識分子永遠是政治知識份子。」

(7)只是時至今日,當我們的社會日漸資本化的同時,我們常常忘了我們身處於第三世界。

 陳映真從1968年入獄,到1975出獄,一復出文壇就發表的這篇自白,顯影了當時的知識份子改造社會的思想,日後黃春明在政大的演講稿<一個作者卑鄙的心靈>(1978.1.15)中有著相當同調的自我告白,對於自己還未了解自己與整個社會的關係 ,還未了解貧富差距的社會關係時,寫了幾篇文評家稱為「人道主義作家」、「小人物代言人」與「悲天憫人的胸懷」的作品,竟默認下來,而扛起這般的頭銜,欲朝向藝術家之路邁進。

此文中自我嘲弄意味濃厚,但影射他人意味更濃,並且流露出知識份子對下層階級的原罪意識。在論戰中,從未發表隻字片語的黃春明,在其中反對「為藝術而藝術」,以此反撥別人指稱他從<蘋果的滋味>、<莎喲娜啦‧再見>的轉變,是「社會性增加,藝術性反而減弱」的論調。

(8)他強調所謂文學藝術必須能夠推動社會向前邁進,並期許今後的寫作,「能找到一條更開闊的道路,跟大家,跟廣大的讀者,跟我們整個社會連在一起。」

(9)而他與王禎和也一直不認為自己是「鄉土作家」,或是「人道主義作家」,都一致聲稱寫小人物只是寫他們故鄉裡「最熟悉最關懷的事」,「都是我們生活過的地方、我們關懷的地方,都是我們共同呼吸過,認識過的人物」。

(10) 上述三人他們將自我的命運與社會、民族、國家聯繫在一起的觀念,以及揮別依戀的舊世界的決心,我們都可以在黃春明與王禎和的作品中,看到他們一致將文學視角從貧窮破敗的故鄉流離到光怪陸離的城市。而陳映真在論戰前後所發表的文章,例如<文學來自社會反映社會>(1977.7.1《仙人掌》第五期)、<建立民族文學的風格>(1977《中華雜誌》171期)

(11)等等,所念玆在玆地從台灣的歷史、社會現實,突顯台灣受美、日帝國政治、經濟、文化殖民的問題意識,也在他們三人的「殖民經濟小說」中,呈現對美、日帝國經濟殖民台灣的焦慮,流露他們當時在思想觀念上的重疊,以及創作意識上的高度同質性。

(12)披露了前面第二章曾引述的詹明信所謂第三世界文學民族寓言的性質,反映了台灣的經濟、文化經歷「現代化」的衝擊,與第一世界的文化帝國主義進行著生死搏鬥的文化掙扎。
在此意義下,看陳映真、王禎和與黃春明經濟殖民的小說,其中講述主角個人的經驗與命運,其所聯繫的其實是民族群體的命運。

在強勢的殖民文化的滲透下,顯示當時台灣的知識界,對台灣鄉土瀕臨失落,對凝聚民族文化認同普遍的危機意識,相較於他們早期的鄉土小說,有著更高度而集中的民族文學寓言性質。

 John Tomlinson研究文化帝國主義,其中探尋產生民族主義的歷史根源,說明民族國家的認同,也即是對於特定的文化的歸屬感,經常被說成是處於受威脅的局面。John Tomlinson舉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他的名作《想像的社群》(“Imagined Community”)中的論點,
說明:「民族國家是一個想像的政治社群。」雖然這社群裡絕大多數的成員,彼此無所悉,未曾聽聞對方,但在每個人心目中,卻存在著彼此共處一個社群的想像。民族國家總是被當成既深且廣的同胞關係,而其界限,是受限於特定領土內,並且它提供其國人某些自由,足以行使民族國家的主權力量。

同時安德森論及每個社群各有其互異的想像風格,此牽涉到民族主義起源的核心,他認為十八世紀末葉的一些歷史事件,齊聚發生,使得「民族感」的醞釀,有了可能性。在這些事件中,最重要的就是歐洲興起了「資本主義的印刷文明」。

由於書籍的傳播,尤其是報紙的產生,進入了商品化和機械化的階段以後,在民族國家意識的生產過程,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民族感情的想像風格,
本質上也就是一個中介大眾化的風格,是在傳播結構已有精良發展的社會中,才得以產生,這樣一種想像能力,主要是得自於閱讀全國性報紙。

同樣的,季定思(A.Giddens)也認為民族主義是現代性的一種現象,由傳統及氏族透過親身見面的關係為基礎的社會解體以後,人們根據流傳了許多世代的規矩,
在一個社群廣為人們接受的信仰與道德,那些深具意義的質素,已被資本主義擴張過程中所創造的日常例行作為在資本主義底下勞動討生活是最重要的一種所取代。在此情況下,民族國家認同的情緒,乃是為了維護本體安全感(身處自然及人為世界的某種穩定的存在感覺)的一種途徑。

同時,只有在民族國家行將崩潰之際,比如動員人民共赴戰場,致使日常例行生活中斷,民族國家的情緒才容易找到最堅強的突出點。換句話說,危機來臨時,「過時的認同形式也就再度出頭」。我們應當將民族國家之認同,視作一種潛在的強大情緒,但它卻經常隱身意識的背後,它也與現代性習以為常的需要,多所乖隔。

(13) 在此意義下,回顧七0年代發生在台灣知識界,對凝聚民族文化認同的迫切性,有了更清楚的輪廓,由新詩論戰興起的民族意識,正好就是從報紙開始蔓延擴散(從戰後到七0年代的時間,正好累積了大量、受過重點教育而文化同質性高的人群),一直持續到鄉土文學論戰,與當時報紙、雜誌的量化發行有一定關係。七0年代民族國家的情緒興衰,也幾乎是同時與台灣一連串的外交失利相始終,至八0年代台灣局勢日漸穩定而趨緩。

而這一切又和戰後資本帝國主義在台灣的擴張,「傳統」的崩潰與文化經驗的飽受現代性社會內容的中介,呈現同步進行的現象。有了這一層理解之後,進入黃春明當時發表的經濟殖民的家國寓言,才較能感同身受在當時的社會情境下,在國家因為連連挫敗的外交,日漸失去國際的合法地位之際,作家如何以譏刺的語言、幾近漫畫式的丑角,表達對凝聚國家民族認同的焦慮。  

二、譏刺的語言\國族的難題 黃春明從<莎喲那啦,再見>開始,不僅小說主題、背景離開了從社群共同體出發的鄉土故事,在敘事手法上也一改浪漫的筆觸,轉以極盡戲謔之能事,刻劃著屈就在現實、消費文明下,
喪失人性尊嚴的市井小民。在傳統社群裡堅持生活意志與命運抗衡的小人物已無蹤影,一個一個粉墨登場的是見風轉舵,甚至趨炎附勢的小知識份子,
從<莎喲娜啦‧再見>裡有自覺意識卻迫於現實無奈,必須接待日商去嫖妓的公司小職員黃君,不時藉由賣弄小聰明,挫挫日商不自覺流露出把台灣下意識當成他們的殖民地那種趾高氣昂的銳氣,不時又得笑臉迎人,
以免引起日商不快。最後藉由在日商和台大中文系學生中間,當翻譯的中介橋樑,
一面痛斥台灣知識份子崇洋媚外的心理,一面要日商承認侵華戰爭的罪行,
算是替這趟當「皮條客」的出差報了一箭之仇。誠如論者所指出的黃君的行為,是近乎阿Q地在道德上取得一時的勝利,仍掩蓋不了日本經濟強權的事實。

(14)從小說對黃君種種心理衛生機制的嘲諷,黃春明的確是刻意在嘲諷黃君如阿Q般贏得虛假的「精神勝利」的行為。

小說一開始就點出黃君的心理: 想想這兩天的行徑,竟為了幹了兩件罪惡勾當,心裡還禁不住沾沾自喜。一件事,帶七個日本人去嫖我們的女同胞。

 一件事。我在七個日本人和一位中國的年輕人之間,搭了一座偽橋;也就是說撒了天大的謊。 通篇小說就維繫在黃君那點可悲的中國人的尊嚴上行進。

如果說<鑼>理的憨欽仔在社群關係中自尊潰敗的過程,是要引發讀者對小人物的同情,在這篇小說的黃君,種種阿Q式的防護心理衛生機制的行為,他的可鄙、可笑與得意﹐
在在說明了他是台灣的阿Q,
正如阿Q是中國本身,黃君也是台灣本身,他對大學生的種種痛斥,何嘗不是對自我屈就現實、甘為皮條客的種種報復?黃春明刻意用與他本人同姓的「黃君」之名表述此一故事,又以第一人稱來敘事,以及其中諸多的自傳色彩,

(15)又何嘗不是對自己以及自己民族的自我指涉?而小說中黃君對臉上有刺青的阿珍的自卑給予的施捨,以及到了晚上想到「醜女九風騷」,心癢難騷的焦灼,差點打電話招來阿珍的陪宿。他對阿珍的意淫,和日本嫖客不過一線之隔。黃春明對「黃君」男性主體慾望的嘲弄,以及其中隱含民族的自我指涉,恐怕不僅僅是一般論者所謂的「道德的勝利」所能涵蓋的。

 至於<小寡婦>裡,從美國學旅館管理回國的馬善行,口若懸河與裝腔作勢的言行舉止,在小標題「高階層會議」一節中的股東會議顯現無遺。黃春明費盡筆墨的描寫著馬善行一副歸國學人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神態,先是賣盡關子吊股東胃口,
又怕別人不把他當專家,擺出一副清高姿態說他只是純興趣。當所有股東畢恭畢敬洗耳恭聽,他才慢條斯理地表示酒吧生意是「一件大有可為的生意」,
但是「照過去的方式經營下去,這只能算是應時機,不能算是把握時機」: 我們要把握時機,就得先了解來這裡度假的美國兵心理。在美國本土,一般人反越戰反得厲害。到今年(案:1986)可以說是反戰最高潮的一年了。

因為這樣,在越南戰場上的美國士兵,大部份士氣很低。所以他們心理很空虛。心理一空虛,一有錢,一有機會,就比平常更想花天酒地。
美國從164年八月東京灣事件開始駐兵越南,直到1968年底,投入越戰320萬噸的彈藥已經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耗費的200萬噸,

由於北越採取游擊戰術,使美軍始終無法拿下北越。(16)馬善行這一套論調,反映了美軍的挫折。馬善行又說酒吧對美國人來說已經不稀奇,
在同業之間一定要有新奇感,要把過去的經營方式全部推翻掉,「把酒吧的吧台去掉,把沙發丟掉」、「露茜這個名字也不要」,「把露茜調換成『蒙娜』,換成『Play Boy』,換成『OK』都一樣,……我們就用我們的中文,叫『小寡婦』。」 「你們想想看」馬善行笑著說:「小寡婦,這是多麼Charming的名詞?……」 「對美國大兵來說,又是中國小姐,又是寡婦。

異國情調,再加上偷情的感覺,不迷死他們美國大兵才怪!」…… 「大原則是。我們用中國式的東西,來吸引外國人。……」 馬善行這一套用國粹文化包裝「特種行業」的商業手段,完全是投美國人之所好,這場風塵界的文化秀,充分內化了現代西方帝國主義對前現代的「中國」視為「異己」、「他者」的凝視,試看「小寡婦」酒吧裡前現代的「中國」扮演,舉凡招牌、門面、裝潢以及小姐的化妝、服裝等等:
「小寡婦三個字是用很大的中國字寫的,他們不懂沒關係,越不懂越神秘,越神秘越令人好奇,美國人沒什麼文化,所以對中國特別好奇。……」 「門面也是中國的,裡面的裝潢也一樣。這個很簡單,叫拍電影的搭景工搭一搭,貼一貼就行了。裡面的擺色是茶几和屏風。……」
「我們的小姐,完全是清一色,想清宮秘史裡面的打扮,當然民初可以,完全是中國的打扮就行了。這種打扮化妝小姐不會,我們可以請電視公司的化妝師兼差,裡面的奶罩之類管不了。……」 吧女們「大家帶著前篷後髻的假髮,有的穿襖,有的旗袍加背心,胳肢窩塞一條絲巾,腳穿繡花鞋。」除此之外,馬善行還特地為吧女們召開「特種文化訓練營」,
他對吧女們說道: 「各位小姐,你們從現在開始,已經不是露茜酒吧的Bar girl。……你們從現在起,就要扮演最不合乎時代,最落伍的中國婦女的一種,小寡婦。這種小寡婦的特性,外表看來是一作冰山,其實裡面是火山。

你們都要記住,你們都是婚後不久,正在享受美滿婚姻生活的時候,不幸死了丈夫的小婦人。但是丈夫之情,還有,有些傳統舊禮教的約束,
你們不得不守寡。」……「你們心理是矛盾的,開始守寡時,一半是自願,一半是莫名其妙。為了生活你離開了夫家……」 「……千萬不要忘記你們是保守的。至少剛認識的時候應該保守,應該被動,……」
「……我們有一招不要忘了,以退為進。比如說,你們故意說喝了酒會教你們糊塗的失節,你這麼一說,老美不請你喝上三十杯才怪!」…… 「……總而言之﹐你們要叫來渡假的美國大兵,覺得是跟一個中國的小寡婦鬧戀愛,
叫他們沒心再跑到琉球,日本,香港等別的休假中心去。最後他們求上床,可以!但是你們可以告訴他到你的公寓更像家。對了,到了家不要忘記在美國人的面前,但案上的那幀丈夫的遺像蓋起來。這是小動作﹐但是太重要了。……」
 他並且對大家作了一番「心理建設」,說要把握時機好好撈美國人一票,把酒吧生意當作「另外一種越戰打」,要經營者和吧女們不要妄自菲薄,「不但沒有什麼叫你們在三百六十行裡面抬不起頭,還要抬得比別行的人更高。」。

教吧女們必要時還可以消遣洋人:「中國婦女守寡的由來,比你們美國開國的歷史還早咧!」如此將使洋人高估她們的身價。 馬善行「想以東方的神秘性來誘敵,在戰術著重肉搏,而重視小寡婦的個人教育。」
加強小姐的文化知識教育,必要時在洋人面前賣弄:「包括古老的中國女人為何纏足?什麼是貞節牌坊?宋朝怎麼開始注重處女貞操的,怎樣檢查?《金瓶梅》較為突出的床戲。以及幾則素女經。」等等,除此之外,
還教小姐談話時要看對方轉舵,多讀越戰的新聞,和美國國內的新聞,來取悅美國人,他們心靈空虛,渾身寂寞,能給他們一點不花成本的關心,他們才肯花錢。 在美國學旅館管裡的馬善行,欲使「小寡婦」成為「聞名世界獨一無二的酒吧」,
以美國資本主義的那一套理念,將中國文化的「異國風情」用消費主義的方式「國際化」與「商品化」。「小寡婦」刊登在Chinese Post上的廣告文案,
是這樣的: 大標題:「美國的亞洲外交為何失敗?」 副標題:「因為美國人不懂什麼叫做入鄉隨俗!」 說明的文字:「如果你想懂得什麼是入鄉隨俗的話,請你到錦西街,來問問我們的小寡婦便知道。」 深諳傳媒是社會變遷象徵的黃春明,
巧妙的在其中描繪馬善行藉由聳人聽聞的「廣告」來促銷,廣告詞反諷了美軍在越戰的失利,把酒吧生意與國際政治並置,透露出雙重的批判,既是對帝國主義干預他國內政的嘲謔,又是對因越戰效應而興的台灣「無煙囪工業」時弊的揭露。

 馬善行自有他的一套廣告經,說明廣告的效果: 「廣告是一件很重要的是,尤其是對美國人,他們從小就被廣告長大的。」…… 「我們廣告不一定很花錢,跟我們過去露茜酒吧在Chinese Post上面登廣告一樣,可能開始次數要多一點,一出了名,以後也用不著花錢,樂於此道的美國大兵,
自然就發生Mouth Communication口交口,義務替我們宣傳,說不定還得到Time或是News week的免費Publisity。北投有一家Literary Inn,小姐跟美國人陪浴的消息,
圖文並茂的刊在Time。一時真的轟動武林,驚動萬教起來,之後接了不少美國人生意。」…… 「我們的廣告雖然刊登在英文的刊物上,但我們用的不是英文。我們有時用西班牙文,有時德文,有時法文,或是義大利文。
因為美國的軍官,他們在學校時都選修一門外文。一定有人看得懂。
這麼一來,英文刊物上登的不是英文,特別醒他們的眼。他們會奇怪,一覺得奇怪就上鉤了。還有我們的『小寡婦』三個字,還是大大的用我們的中國字。

久而久之,他們也會懂。」 上述種種,相對於美國人而言是「異國風情」的「小寡婦」,象徵的正是西方帝國主義的「他者」中國,所謂的「他者」相對於主體而言,「往往被侷限在固定的形象之中,而且通常都被視作『缺少』(案:lack,或言匱乏)。」

(17)以中國文化的保守、落伍的一面,所相對的正是西方現代文明的開放、進步,以此迎合洋人想像「中國」的「性消費」。西方這一套「想像」、「凝視」中國的固定形象,源自十九世紀中期攝影進入中國,可說與西方勢力入中國相始終,
楊澤指出: 「我們」是被觀看的:被西方拍被西方拍攝、傳觀,只因我們是「神秘的他人」,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視之,「遲到的他人」。當「神秘」因外力入侵而被一層層揭露,攝影證明我們是「落後」、甚而「野蠻」的「遲到者」。

(18) 這種西方對「中國」「神秘的他人」凝視的意識形態,充分內化為馬善行的意識的一部份,
他透過廣告傳媒與國際雜誌的報導廣告與報導,做為物質文明進展的象徵,除了是前現代到現代的過渡;尤其到了跨國資本主義時代,往往也是西方經濟、文化帝國,經濟擴張與文化滲透第三世界國家的中介管道來宣傳「小寡婦」,
以(相對西方是)「異國風情」為名的消費主義何嘗不是將自我(中國)商品化、異己化,道道地地的成為跨國資本主義下的「他性機器」,以生產供第一世界消費的「他性」,
以為他賺取一筆美國越戰效應的「戰爭財」。 如此為洋人從事「性服務」與「性消費」的「特種行業」,原本大家還因社會的成見存有的一點羞恥心,在經過馬善行此一「歸國學人」的調教下,已蕩然無存。黃春明對馬善行忝不知為洋奴之恥的「奴性」,以譏刺的語言刻劃,道出了他對「洋奴買辦」怒其不爭的深刻譴責,東方既白在鄉土文學論戰期間,

一篇評黃春明<我愛瑪莉>的文章,呼應了相同的譴責: 崇洋媚外在近代中國之成為一種社會價值,其來也遠,而於今為烈。自清朝末年起,崇洋媚外的蔓延,造成了中國民族整體價值的混亂,由器用層面的以洋為尚,到意識型態的淪為次殖民地,在在顯示出,現今的崇洋媚外早已不同於往日的型態,而是藉著人的社會經濟生活,那麼深入的鍥入他的意識,
甚至無意識的日常生活之中。崇洋媚外如果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系統內的質素,那麼,幾乎是必然會如黑格爾所說:「奴隸之為奴隸,不在其不求光榮,而是在其身以外之主人身上,尋求自己的光榮,以主人本身的光榮,
及主人之認識之,為其自身的光榮。」(19) 馬善行卻暗自得意,「像統御一個王國,什麼都在照自己的藍圖建立起來。」「小寡婦」的廣告不但引來一波一波的美國大兵,
連日本記者也風聞而至,認為不失為比槍林彈雨的越戰更精彩的越戰側面報導題材,同樣也是滿足了日本對台灣此一「異己」搜奇獵異的凝視心理。而馬善行聽說美國新聞處打電話詢問大使館,關於「小寡婦」廣告一事,還得意的戲稱搞不好連CIA(美國中央情報局)也會成為「小寡婦」的顧客,
引來黃經理的一陣緊張「CIA的人要來我們這裡作什麼?」台灣從五0年代到七0年代白色恐怖的陰影下,黃春明不忘再次披露台灣人怕官的典型性格, 而馬善行這副文化買辦的嘴臉,以及他見風轉舵的投機性格,竟能讓來幫忙測試扮演「小寡婦」的吧女們的三位美國朋友紛紛認為「他的構想很偉大」,例如反越戰的柯立夫說:「馬先生說,『小寡婦』的構想,對股東來說是改進經營方式賺錢,對他來說是跟美國詹森總統開玩笑。」在台灣美國學校教書的基米也認為馬善行:「腦筋很好」、
「我覺得他是一個激進的人,很想把一個理想馬上實現。」事實上,開幕一天下來,證明他的「小寡婦」構想有許多行不通處,他自己檢討改進:屏風去掉、吧台恢復,小姐的布扣被扯壞要改成拉鍊的、小姐的花名改回洋名,洋鬼子叫不來……他想:「原有的計畫,失去多少?已顯出我理想主義的貧乏了。」
他原先所堅持的「如果內容沒有特色,形式是沒有意義的」,已經被他暫且擺一邊,一場偽裝小寡婦的文化秀,剩下徒具形式,空有其表的「小寡婦」。最後,馬善行則是風聞越戰美軍的節節敗退,又預先跳槽去搞房地產了。

從<莎喲娜啦‧再見>的「黃君」,還有自覺意識到當日商皮條客的難堪,到喝了點洋墨水就自我膨脹、見風轉舵的馬善行,黃春明筆下小知識份子的敗德行徑一路下滑,到了<我愛瑪莉>裡的陳順德,已將自己脫胎成「大衛‧陳」,
對別人直呼其名陳順德反而充耳不聞,也因此被同事戲稱為「大胃」,他對洋機關主管窮盡諂媚能事的洋奴嘴臉,並將洋主管趾高氣揚的氣焰轉對其下屬與家裡的妻小。甚至走火入魔地去諂媚主管的一條雜種狼狗,搞得家裡雞犬不寧。當一向百依百順的妻子玉雲沒看管好狼狗瑪莉,
讓牠跟野狗雜交之後,大胃一氣之下對玉雲動粗,也使玉雲覺醒地發出質疑:「你愛我?還是愛狗?」他竟瘋了似的回以「愛狗!」,結果玉雲毅然地帶著三個兒子離家出走。

大胃還設法想替瑪莉打胎,而不是找回妻兒。應驗了先前玉雲所言,妻兒在大胃心目中是「連狗都不如」! 一場如肥皂鬧劇譏刺台灣人崇洋媚外的奴性,道出了作家黃春明對凝聚民族認同的焦慮,
「狗眼看人低」的不只是洋機關主管的衛門夫婦,同時也是在洋機關服務的大胃,他以父權、夫權以及層級官僚的階級,
瞧不起、也欺壓著在等級社會中比他更弱、更卑下的成員,即便是親如家人
(例如他最常罵玉雲的就是「你笨蛋!你這沒用的東西」)。另外黃春明藉由原本就是雜種的「洋」狼犬,也諷刺了始終不知瑪莉是一隻雜種狗的大胃,對於「純種」的迷思,
「白人」種族的優越感已內化到大胃的潛意識裡。五四以來,從西方移植過來關於「人」的概念,使魯迅鞭辟入裡地挖掘關於「國民性」、「奴性」的民族課題,以建立「新民」的思想,當台灣七0年代再度碰觸強勢的西方文明時,政治意識強烈的知識份子,仍籠罩在西方文明的困惑下,以啟蒙的道德理性挖掘著民族的自我,發出對自我否定性的質疑。

(20) 詹明信曾指出魯迅文本的利比多中心並非指性慾,更多是與口腔期有關的「吃」(例如:禮教吃人),那是因為中國文字有關性慾方面的豐富詞匯是與吃的語言連在一起。

然而從日據時代就已經接受了不同程度資本化的台灣,在小說創作中,如呂赫若的<牛車>、<暴風雨的故事>,張文環的<藝旦之家>,龍瑛宗的<不知道的幸福>,性作為政治、
經濟與權力的迫害的象徵,由來已久。而台灣男性主體慾望與性的連結,在黃春明的小說中原本就是不避諱的話題,到了這些國家經濟殖民小說裡,
更是以美軍和日人在台最原始而「肉搏」的買春行為,象徵戰後資本主義帝國在第三世界的「進出」與侵害。

不論是礁溪溫泉的妓女或是「小寡婦」的吧女,
既是描寫台灣「無煙囪工業」的社會現實,也可視為第三世界台灣的主體,成為被美、日經濟強權蹂躪的對象。

<莎喲娜啦‧再見>裡描寫買春七武士藉由讓小姐上前搶他們送的絲襪時,趁機打劫,十二隻手在一群小姐身上吃豆腐,一旁看著的黃君不禁「聯想到所謂的中日經濟合作,和中日技術合作的態勢」,又如小說中黃君的議論: 哪一個地方的女人越便宜,代表那地方越落後;像南美洲的幾個國家,
一個女孩子採一天的咖啡豆才賺八比索,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跟人陪宿是十六比索,大飯店裡的一杯咖啡也是十六比索。
……我們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也是一個落後地區。 因此買春七武士組成的「千人斬俱樂部」,為了達成今生和一千個不同女人睡覺的「理想」,他們跑遍南美洲、
東南亞、香港、韓國和台灣。對日本資本帝國主義與沙文主義的結合,剝削第三世界弱小民族的本質,昭然若揭。陳映真評論<莎喲娜啦‧再見>時說道: 黃春明的問題意識,其實在小說中日本買春團體以「千人斬俱樂部」為名時,便指直日本侵華期間,日本軍人在南京和其他地方的暴行,
生動說明了日本戰時和後日本帝國主義的同質性。

(21) 黃春明在小說中露骨的描寫日本買春團、美國大兵,如何以台灣的異鄉情調滿足追尋性刺激的目的,在台灣妓女身上重振男性雄風。<莎喲那啦‧再見>買春七武士藉由印度神油來壯陽,五十多歲的老人藉此「回春享樂」。

而<小寡婦>裡,路易因為在越戰中看了女屍下體長蛆,下意識的往那裡開槍,從此那印象盤據腦海不去,患了陽痿,在一一試過越南的、琉球的、西貢的妓女還是不行之後,就等著在台灣的「小寡婦」身上重振雄威,
延續<莎喲那啦‧再見>將台灣主體與第三世界弱小民族並置,同為遭受帝國主義擴張與剝削事實的象徵意識。小說影射的是國族政治、歷史與經濟的難題,卻充塞了各式各樣荒誕不稽的性事,包圍在一種嘉年華式的尋歡作樂的氣氛中進行,
黃春明早期「戲而不謔」的幽默嘲諷,已經轉為「謔而虐」的尖刻譏刺。 從人物的命名也可以看出黃春明諷謔的意味,
<小寡婦>小說一開始提到,在1968年,隨著美國詹森總統讓駐越美軍創了最高記錄,台灣的酒吧生意不但原來台北、高雄、基隆、台中的酒吧,紛紛重振,連偏遠遠地方不曾有過酒吧的花蓮,也將茶室轉成酒吧,「茶孃隨著搖身一變,也成了吧女」,
小姐的花名也一一化成洋名,原來叫秀玉的小姐聽到黃經理喊她「安娜」一時還會意不過來,而叫「裘麗」的小姐,努力的捲著舌學著喊自己的花名,還是唸成了「朱麗」。

另外台北「小寡婦」裡的鴇母,從英文的madam諧音成「馬達母」,而「馬達」在台灣話裡本有強勁、剽悍的意味,也就一語雙關了,私底下吧女們也的確稱呼她們為「火雞母」。可是馬達母謝在歡迎日本記者時,馬上又可以說自己叫「節子」。

而當「小寡婦」們的花名桂香、 阿嬌、阿青……洋人叫不來時,馬善行又恢復了她們原有的英文名字,這些在洋人面前化名的「花名」,「洋名」之為「佯名」,
它們所透露出的偽裝性與面具性也就不言而喻。黃春明對此的諷謔,最明顯的莫過於<我愛瑪莉>中的陳順德,將自己脫胎成「大衛‧陳」,當被朋友移花接木成「大胃」時,還悵然了許久,直到連洋老闆都稱呼他「大胃」,
他還自以為是洋老闆對他的暱稱,證明他和老闆的關係已不可同日而語,而得意著未嘗不是「塞翁失馬」。黃春明在小說中還從「大胃」的外型,說他是一個消化型的人,能在頂頭上司衛門這種趾高氣揚的洋人底下工作,還能發福,
沒有逆來順受的消化功夫是熬不下去的。從英文「大衛」諧音的「大胃」,用以形容陳「順德」這等「痟貪」型人物,以及<小寡婦>裡對「馬善行」和小姐們的「佯名」在命名的諷刺意味,黃春明以此發出對筆下人物怒其不爭的道德譴責,民族國家所代表既深且廣的同胞關係,也在這些諷謔中顯現了其中的裂隙。

然而,黃春明畢竟是一個重視小說人物的作家,上述這些殖民經濟小說裡的人物,黃春明在鋪陳人物形象時,所經營人物的身世、背景、心理轉折以及與其身份相符的對話上,還是保有其一貫貼近小人物整體經營的特色。在這幾篇小說中,
形成大費周章地漫畫式人物的敘事,例如描寫<莎喲那啦‧再見>中的黃君,帶日本嫖客返回故鄉「溫泉鄉」面對自我、父老與鄉親的愧疚;以及七武士回憶侵華戰爭情境時的痛苦。

<小寡婦>裡鋪陳美國大兵路易、比利、湯姆在越戰中的個人經歷,以及吧女們阿青、阿嬌、菲菲們墮入風塵以及在風塵中打滾的辛酸史。<我愛瑪莉>裡大胃和妻子玉雲氣勢強弱的對比,以及玉雲從言聽計從到覺醒離家的過程。

這些殖民經濟小說,黃春明的意識底蘊仍存有故事體「正義小人物」的犧牲所展現的啟示,
黃春明基本上還是從人物出發說故事的作家,縱然國籍不同,來自不同的族群,出身各異,小說中他們一方面代表的是美、日帝國主義與第三世界台灣之間,強弱國族的對比,另一方面他們都是「國家」體制權力傾軋鬥爭的犧牲者。

<小寡婦>裡的阿青和阿嬌背後的辛酸,道盡了<莎喲那啦‧再見>的黃君所說:「那些女人沒有一個是自甘墮落的,他們都是環境所迫」,當阿青被驚訝的問及「妳不關心越戰?」,
她回以「我關心別人,誰來關心我?」原來她剛出道時,被一位黑人士官史密斯窮追不捨,她一心嚮往美國生活,以為去了美國可以擺脫所有痛苦,也就不在意史密斯是黑人,
沒想到不久史密斯因為吸毒被押回美國,一星期後又出現了白人史提夫,安慰了阿青的空虛,此時阿青發現自己懷孕了,卻不知孩子是誰的,史提夫一味想負責要娶阿青,等到孩子生下來是個「小黑」,才把史提夫氣跑了,阿青只好把「小黑」托給鄉下母親,繼續上班。

而從良過的阿嬌,則是因為遇到一個想花美金、好賭博的流氓丈夫,一次為了自衛,抓傷了丈夫的下體,擺脫了婚姻,卻也因為重傷罪,幾年的積蓄付諸流水,提及從良,她說「從良?說得頂好聽,以後我情願把屁股擱起來生蟲,也不再從良了!」
 <莎喲那啦‧再見>日本買春客提及他們回國看了電視上他們戰爭期間的罪行流露的內心痛疚,黃春明寫道:「凡是有點人性,有點良心的人」經過提醒,也就夠受了。<小寡婦>裡慘絕人寰的越戰,同樣帶給美國大兵湯姆、比利、路易永難磨滅的傷痛。其中鋪陳湯姆在「小寡婦」酒醉後著魔般不斷地唱著美國民歌手Pete Seeger的「We Shall Overcome」,
曾經是他們在國內示威遊行時,有個理想目標、淚流滿面唱著的歌,卻也是他在預備營槍殺逃營的好友荷西的當時,荷西嘴裡唱著的就是這首歌,湯姆想起這些不愉快,立刻服用了迷幻藥LSD,然後就像小女孩咻咻的了哭起來。而路易的陽萎的因由,每次心裡有慾念騷動,腦中就浮現當時被鎮懾的景象: 那短短三天,一會兒共軍,一會兒美軍,或是越軍,
這樣的在這個小村落,拉鋸了六七次。當他們支援友軍佔據了這個村落,它幾乎變成一塊冒熱氣的溫泉地了。雨後熾熱的陽光,烘烤著地面,蒸發著滯重的焦味和腐肉味。一扇似乎可掩蔽的倒塌下來的草門,
他端好了衝鋒槍架好架勢,一腳把門踢翻開來,他看到光裸下體的女屍,視線自然地被支離得異常的女陰吸引,同時也正被那腐爛的洞窟的一簇蛆蟲驚愕的當兒,附近戰友搜索的槍聲突然響了起來。接著自己也莫名奇妙的扣了扳機,眼看那女屍的下半截,在一串槍聲中跳了幾跳,那簇忙碌著的蠕動的蛆蟲和爛肉都沒了。

 在越戰中斷了胳臂的比利,准予傷殘退役回國,仍千里迢迢來台,向菲菲感謝她替他求來的香符保佑了他一條命。

當他想著怎麼和菲菲說好? 一片金黃的稻田就展現在他眼前,他們道奇車的搜索班,在田野間奔跑,據情報說越共會來搶糧。他們在車上看田裡搶收的農夫,在那裡忙來忙去。當他們的道奇車跑近一組農忙的農夫時,
突然車子觸雷被炸翻了,而那一組農夫,竟從地上端起衝鋒槍,向他們搜索班掃射。他的記憶只到這裡。緊接著後頭的記憶,卻從醫院開始。他的同班都死了,
還有他的摯友湯姆。 曾經在「小寡婦」誇口說他和湯姆一起殺了三十二名越共,當被問及越共長什麼樣子?他們答以「越共很像他們的老百姓,他們沒有制服,穿得跟老百姓一模一樣。」當人家質疑「你們會不會打死了老百姓,說是越共?」他們回答那「個沼澤地方是越共經常出沒的地方,
我和比利一看到他們走過,馬上就打……」其實,他們自己也不太敢肯定的說:「情報官說他們就是越共,我想他們是越共,他們是越共。」兩相對照之下,他們那一班,就是死在很像「老百姓」的越共手下。黃春明在描述美國大兵在戰爭留下的痛苦記憶,對戰爭的兩造的人民,都是難以磨滅的傷害,
背後所隱指的是國家機器運作機制的罔顧人道與輕忽人命的犧牲。 在指控美、日帝國強權對台的侵軋之餘,作家筆下這些不同國族的人與人之間實際交流時流露的人性真情,或許才是作家肯定人性價值的理想主義所心嚮往的,雖然理想主義終不敵龐大的資本主義體系與國家機器的運作機制,
否則也不會出現人類迷失、異化於物質文明的歷史危機,然而保有理想的一點亮光,至少保有人類的自我不致被物質文明淹沒的可能希望,這或許正是黃春明一貫無解決的小說,帶給讀者足以望向未來的啟示。 葛浩文形容黃春明是一位「社會病態學家」,診斷社會社會病情,可是不開診治的藥方。

(22)作為一個描述台灣社會變遷史、陳列社會病態現象的作家,黃春明當之無愧。然而正如論者們對台灣鄉土文學與現實主義的文學的檢討,除了觀察社會的病相,我們是不是還缺乏對社會的苦難、悲劇,有全面的理解、關照,展現社會發展時結構更動、瓦解的因果,隱約指向歷史發展過程中最深痛、嚴重的病原的文學?(23)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09/04/14

書中自有黃金屋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博客來 書籍暢銷排行榜

金石堂網路書店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09/04/09

【專題報導】 清貧、簡樸、親自然 《綠色思想》文/陳秋山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專題報導】 清貧、簡樸、親自然 《綠色思想》 ------------------ ◎文/陳秋山

在美國東部的查拉幾山區,曾有個叫小樹的印地安少年, 從小,他就從爺爺那兒學到大自然的規則── 你只能拿你需要的東西,就像在獵鹿的時候, 不要獵取最強壯的那頭,而要抓瘦弱且跑不快的,
 這樣強壯的鹿才能繁衍強壯的後代...... 只有小蜜蜂提比不明白,牠儲藏的花蜜 遠超過自己需要的,所以它的蜜會被熊偷吃。 而人類也像蜜蜂一樣,總是貪取多過自己應得的,
他們從別人那兒奪取,於是戰爭便發生了...... ──摘自《少年小樹之歌》 戰爭,除了具毀滅性的世界大戰,每天人跟人之間的較勁,明來暗往的 火氣不也煙硝瀰漫?

爭名、爭利、爭誰最美麗,這些自欲海席捲而來的 紛紛擾擾,淹沒每個人的心。擁有多要更多,索求「需要」之外的更多 「想要」;這樣的世界,如何能教育出像小樹這樣懂得大自然的下一代 ?

為了滿足人類難以填滿的欲望,工業、科技迅速發展,太空時代的來臨 ,雖將人類文明推進光輝燦爛的軌道,但伴隨而至的各種破壞、污染, 一切自然循環系統所無法分解的人為廢棄物,使得空氣污濁、水流變色 ,自然生態披灰蒙塵,地球再無法輕鬆自在地呼吸。

而人類呢?在氣喘 、過敏、神經衰弱以及諸多原因不明的文明病折騰下,嘗到自食惡果的 苦惱。 人類只是地球的一部分,比人類更早出現的大自然,在難以溯及的年代 即開始孕育地球上的生命,並以一套運行不悖的規則,歷經漫漫歲月的 淬鍊,造就豐富繁盛的萬物。 寧少勿多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約兩千五百多年前,中國的 生命大智慧者──老子,對這樣的規則即深有所悟,於是他主張人應該 學習自然無私的精神,而不只為滿足一己欲望,苦苦追求。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他進而將身體 看成是苦難的來源,以洞明的智慧擺脫各種會「役於物」的束縛,過著 「寧少勿多」的清貧生活。 每個人都想內心充實地過活,但多數人往往隨外在擁有的多寡,在滿足 與不滿足的天秤兩端擺盪,心靈不但就此成為奴隸而失去自由,還強勢 地役使萬物。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與老子同屬道家思想的莊子認為,萬物不分 高低,所以,據說在他將死之前,極力反對門徒厚葬他:「吾以天地為 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
這樣的葬禮不是很 齊全了嗎?就把遺體丟在露天野地,讓需要的動物吃了吧! 這種可稱為「天地人」合一的「清貧思想」,讓人獲得心靈全然的自由 ,指引人的苦惱一個解脫的方向。 另一個清貧思想的生活家,是住在陋巷裡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生活 的顏淵。

當多數人因物質貧乏而「不堪其憂」的時候,他卻是那麼自在 地「不改其樂」,其中的差別就在於內在生命的豐富與否。 降低欲求 有人或許會說這種生活態度是消極的,但若放棄內在的物欲能得心靈的 自由,進一步創造精神世界的飽滿,卻是更具積極意義。

誕生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捨棄王太子榮華富貴的生活,出 家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麥,如此徹底的清貧生活,不但讓他解脫生死, 悟透宇宙真理,更讓他積極創造出佛教,廣為世人說法,流傳給世界無 盡的精神寶藏。

 生活得如此徹底清貧簡樸,對於遠離自然這麼久的現代人而言,可能要 徒嘆望塵莫及。但若有心,由繁入簡其實一點也不難。 「簡樸生活是在可能範圍內走向你的最低需求。

人的最低需求就是維持 生命與安全;簡樸生活也是盡量不去使用你能力所及的擁有與享受。」

 區紀復在《鹽寮淨土》一書中提到實踐簡樸生活的概念。 比方說,一個能住五百坪花園別墅的大老闆,願意捨棄舒適,選住兩百 坪的房子,那他就具有簡樸精神了。又如,你的收入夠請菲傭來煮飯、 打掃,而你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願意放棄這樣的便利,恭喜你,你也 是簡樸生活的實踐者。

 原來,簡樸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節制欲望、降低需求、放棄方便的 生活;只要願意,誰都能做得到。 「雖然節制、降低、放棄很多,但你會因捨而得──得到健康、快樂、 自由,不會因吃得太多而生病,不會因擔心失去而憂慮煩惱,不會受欲 望的束縛;因捨棄而多出來的能力與資源可以拿來幫助別人,讓社會多 一分溫馨,多一分愛。」

區紀復深有感受。 師法自然 慢慢地,人心會愈來愈單純,不再為求自身利益而對大自然猛取豪奪, 跟自然之間的距離也會漸漸拉近。
「我前去森林,是為著過自由而無拘束的生活,是為了彰顯人生的基本 需要,是為著看看自己能否得到教訓,以致當死亡來臨時,發現自己沒 有白活。」
像一百五十年前,在華爾騰畔的森林內,受大自然薰陶而簡樸率真的美 國文學家梭羅一樣,有愈來愈多人帶著學習的心走向大自然,藉著觀察 、關懷自然生態的「親自然旅行」,以簡約的方式、崇敬的心貼近自然 。

所謂簡約的方式,就是以步行、腳踏車代替車輛,不讓車輛廢氣侵害大 自然和旅行者的健康;自備簡便食品、可重複使用的容器,以「不污染 、不干擾、不破壞」換取最大的心靈享受,重拾人類對自然萬物的敬愛 。 清貧思想、簡樸生活、親自然旅行,都是要帶領人回歸到心靈最初、最 單純的原始狀態,
去貪就簡──少一點欲望,多一點自然,你就能擁有 健康豐富的人生,更為地球留下無限生機。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09/04/07

回歸心靈的路--讀《簡樸生活讀本》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回歸心靈的路--讀《簡樸生活讀本》
 ◎樺明

(http://www.epochtimes.com) 如果不是讀了這本《簡樸生活讀本》,我很難想像,在美國這樣一個高度工業化城市化的國家裡,竟然還有一群選擇這種方式生活的人──他們毅然離開了在他們看來“毫無人性的公司”和這個讓他們憎惡的技術至上的時代,舉家遷移到一個藍天高懸、空氣清新潔淨的自然天地裡,充分發揮造物主賦予他們肌肉的強健力量,用真馬力耕作田園,自己縫製衣服,他們並不把這僅僅看成是謀生的手段,而是心靈的回歸──創造一種新的生活。  

這絕不是一種美國式的標新立異,事實上,這些簡樸生活崇尚者,更是一些對生活充滿愛和深刻理解的人。他們不想一輩子都過著一種二手生活──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電腦和遙控器支配,他們要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身體都帶到豐富多彩的世界中,他們相信世界依靠愛存在、凝聚和延續下去。  

 因此,他們反對無限制的技術開發和把世界物質資源都轉化為人類的消費品。和倡導消費狂熱和經濟全球一體化思想不同的是,他們更強調“簡樸”的社區生活對人性完善的重要性。  

在他們祥和的社區裡,貨幣的價值功能被大大降低了。人們通過易貨交易滿足生活需要──加裡給比爾送來過冬的柴,作為回報,比爾把自己的半頭豬送給他。他們認為金錢變化太多,不如這樣來得實在。

他們這樣做並不只是想回味一下一種古老生活狀態的樂趣,

而是徹底看透了全球貨幣貿易的掠奪性和欺騙性,認為它才是造成世界大部分貧困的原因。 崇尚簡樸生活的人,
更是一些信奉一切自己動手幹的實幹家。他們相信體力勞動更接近神聖。他們追求的是一家人圍坐一起清除自己種的土豆和大蒜上的泥那種充實感和愉悅感;對生活質量提高的理解,也沒有隻停留在物質層面上。

他們把“鐵馬”換成肉身的馬,這樣,出行就可以不呼吸發動機排出的濁氣,還可以騰出時間細細品味旅途上各種妙趣;他們果斷拔下電器的電源插頭,用手洗滌衣服,並且相信風和太陽會比烘乾器更能使衣服變柔和,甚至於連生孩子這類事,也在自家完成。他們認為久坐不動,只按按鈕的生活,只能使世界迅速超重,而選擇低科技含量的生活,為的就是跳出現代化那令人瘋狂的速度。  

 就像他們中的斯托樂在《勝過修補》一文中說的:“整個世界都好像坐在一列飛速下坡、不斷加快的火車上,雖然許多人為自己所走的方向感到驚愕,但他們又似乎找不到安全跳車的方法。”  

的確,面對這個粗糙的、泡沫一樣浮泛、集市一樣嘈雜的現實世界,作為現代人,我也時常感到身心疲憊,茫然不知所歸。  

 讀完《簡樸生活讀本》中近30位簡樸生活崇尚者樸素的文字,和文字旁不時出現的米勒充滿感傷色彩和靜穆之美的鄉村風俗畫,我感到自己似乎看到了一條從那“火車”上安全著陸或回歸心靈的路。

雖說立馬按照這些簡樸生活倡導者的生活方式,顛覆自己現在的生活,對於我這個深受技術之惠的人會產生某些不適,但只要你不認為自己生來就一定要過現在這種生活,就可以選擇改變。  

 事實上,選擇簡樸生活,只要多為這世界想一想就行了。具體地說,愛護綠色生命,珍惜每一滴水;騎自行車上班或郊遊;不暴飲暴食;不趕消費時尚,常和孩子在一起,或做一個一心求真的人……

  (《簡樸生活讀本》司各特、薩維古編 蔣顯景譯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年10月)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